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河汾道统:河东学派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6676
  • 作      者:
    常裕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河汾道统:河东学派考论》作者不仅用大量历史事实说明了“河汾道统”的存在及其干年影响之不可磨灭,有力地回应了梁启超的“虚构”说,而且指出王通的道统观是建立在肯定“三教可一”,即以“中道”思想来对待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相对开放的弘道观念基础上的,而不同于韩愈的那种企图通过排斥佛道来确立自家正统地位的十分褊狭的道统论。就这一点而言,王通实为宋明理学吸纳佛道思想、推进儒学的综合创新开了先河。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河东学派的地域渊源
    河东地区学术源远流长,历代不乏大儒。在薛瑄及河东学派出现之前,河东地区学术文化氛围浓厚,有着良好的地域发展传统。在哲学思想发展方面,隋朝大思想家王通,唐代大哲学家柳宗元对薛瑄及河东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地域文化上讲,是河东学派形成、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第一节  王通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思想的影响
    一、王通其人其事
    王通,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乡平原村)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卒于隋大业十三年(617)。死后,门人私谥“文中子”。
    王通出生于仕宦家庭,其父王隆,字伯高,曾教授门人许多。隋开皇初年,王隆以国子博士待诏云龙门,向隋文帝奏《兴衰要论》七篇,总结六代的兴衰得失,后又出任武阳郡昌乐县(河南南乐县)县令,再转迁忻州铜川县(山西忻县西)县令,所以后来被称为铜川府君,任满退归,遂不仕。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解题:关于“河东学派”
一、“河东学派”释义
二、“河汾道统”钩沉
第二节 问题:“河东之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研究现状
二、存在问题
第三节 主题:“河东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薛瑄的哲学思想
二、明初理学的转向
三、“河汾道统”的地位
第四节 转向:河东后学的发展演变
第五节 定位:如何评价薛瑄及“河东学派”

第一章 河东学派的地域渊源
第一节 王通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思想的影响
一、王通其人其事
二、王通的哲学思想
三、王通对河汾地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柳宗元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思想的影响
一、统合儒释
二、天人关系
三、大中之道
第三节 王通“巾说”与柳宗元“大中之道”及其对河东学派的影响

第二章 河东学派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明初调和朱陆思想及其理论转向
一、相争与相融
二、实体化与去实体化
第二节 曹端哲学对河东学派的影响
一、曹端的哲学思想
二、曹端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的影响
第三节 明代河东学派的形成
一、河东学派兴起的社会原因
二、北方河东学派的兴起
第四节 河东学派是理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元代理学发展的趋势
二、明代初期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河东学派并非“恪守宋人矩矱”
一、从《明儒学案》看“河东之学”
二、从薛瑄思想看“河东之学”

第三章 薛瑄及其哲学思想(上)
第一节 薛瑄简介
第二节 薛瑄师承考
第三节 薛瑄的主要哲学思想
一、理气观
二、复性说
三、实学观及其对明清实学的推动

第四章 薛瑄及其哲学思想(下)
第一节 薛瑄的人生修养与境界追求
一、薛瑄的“诚”、“敬”修养思想
二、薛瑄的“性天通”理想境界
第二节 薛瑄的政治哲学思想
一、论“清廉”
二、论“勤政”
第三节 薛瑄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为师之道的论述
三、为学方法的闽释
四、现代教育的启示

第五章 薛瑄之后河东学派的发展
第一节 薛瑄之后河东学派师传考
第二节 河东学派的传承与变化——关中诸儒
一、王恕的“诚敬”实学思想
二、薛敬之“心以气动”的理学思想
三、吕柟“性气相即”的理学思想
四、关中诸儒的思想分化
第三节 心性实体化倾向及其嬗变

第六章 薛瑄及河东学派在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薛瑄对朱子学的发展
第二节 薛瑄对心性学的修正
第三节 薛瑄与关学中兴
第四节 河东学派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余论 关于“河汾道统”说
第一节 “河汾道统”说的提出
第二节 “河汾道统”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第三节 “河汾道统”在儒家道统中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