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66990
  • 作      者:
    汤用彤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汤用彤,字锡予,湖北黄梅人。1893年生于甘肃渭源,1911年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同年归国。先后执教于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1930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1964年病逝于北京。精通梵文、巴利文、英文等多种外语,对西方古典哲学深造有得。是一位熔铸古今、会通中西的学术大师。传世名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搜集了汤用彤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讲课提纲及学生的听课笔记,其中,关于“贵无”之嵇康、阮籍、张湛、道安等重要论述,是汤用彤的其他著作中很少涉及的。《讲义》从纷繁复杂的玄学思想中考镜源流,并发掘其中的义理,体现出汤用彤先生对魏晋玄学及中华典籍研究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名理之学
    1.名理者,名分也,人君臣民各有其职位,此政治之理论也。又为名目之理,识鉴人物,论人物之性也。晋人谓善谈名理,言玄理也,此非原来之意义。
    2.欲天下得治,即须分职任官适当,如是则须“知人”。知人则以众人对某人之品评及其声望为根据,郭泰等能拟人如其伦,评论人物恰当也。汉人之清议,即批评国家之特殊事务与特殊人物(所谓题目人物也)。名理之学,即论述此等原理也。
    3.名理家自称根据孔子正名之说,实取法家之精神,曹氏之重刑名可证。又,名理之学混杂有道家之学说,继承了王充以来反传统之运动。
    4.名家之学之要点可列述如下:
    (1)其一为观人。观人取乎相法,与五行说有关。进一步看人之行动举止,更进一步则看人之神识,而不看重形相。能观人之神为真能观人。
    (2)才性论。性者本,才者用。名家不讲性情论,因其学说旨趣多在伦理政治也,故多论才性同异,才性大小。
    (3)重谈论,观人应观其言论。欲为官者,则必须修饰其言谈。谈论必须聚众,乃有党,谈论之人当时被称为浮华之人,最出风头。
    (4)人君知人。人君欲治世,必须知人,使人人能尽其才能,最能知人者为圣君。圣君之德为中和或中庸,中庸者,不拘于一偏,超乎普通才性之上。普通人或文或武,或文武双全(英雄),而圣人则超乎文武。普通人明乎此而失于彼,而圣人则有茂于众人之神明,言其能一切皆明也。
展开
目录
一、魏晋玄学讲课提纲
魏晋玄学纲领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言意之辨
第三章 崇本贵无
第四章 贵无之学(上)——王弼
第五章 贵无之学(中)——阮籍和嵇康
第六章 贵无之学(下)——张湛
第七章 贵玄崇有
第八章 明自然

魏晋玄学讲课大纲
第五章 本末有无之争
第六章 贵无之学(上)——王弼
第七章 贵无之学(中)——阮籍和嵇康
第八章 贵无之学(下)——道安和张湛
第九章 崇(贵)有之学与向、郭义
第十章 僧肇不真空义第十一章 道生顿悟义

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
魏晋玄学听课笔记之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魏初名理之学
第三章 言意之辨
第四章 本末有无之争
第五章 贵无之学(上)——王弼
第六章 贵无之学(中)——阮籍和嵇康
第七章 贵无之学(下)——道安和张湛
第八章 崇有之学与向、郭学说
第九章 王弼与郭象
第十章 魏晋玄学与文学理论
第十一章 结论

魏晋玄学听课笔记之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辩言意
第三章 崇本贵无
第四章 贵玄崇有
第五章 明自然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