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导论
第一节 诠释与诠释学
第二节 诠释学核心要素:历史性、语言性、诠释学循环
一、文本的历史性与诠释者的历史性
二、文本的语言性与诠释者的语言性
三、诠释的循环性:文本、诠释与诠释者
第三节 魏晋玄学与诠释学
第一章 三玄、玄学与诠释
第一节 三玄与玄学
第二节 诠释学视域下三玄的特征
一、趋时之《周易》
二、守护存在:《老子》
三、面向本真生活世界:《庄子》
第二章 魏晋经典诠释方式的探索者:何晏
第一节 汉代经典诠释方式
第二节 魏晋经典诠释方式对汉代经典诠释方式的继承与超越
第三节 《论语集解》中的经典诠释方法及视域特征
第四节 《道德论》和《无名论》中所蕴含的经典诠释方法
第五节 何晏“天人之际”追求中的经典诠释思想
第三章 魏晋经典诠释方式的确立者:王弼
第一节 王弼的经典诠释方法:“以注合经”与“言意之辩”
第二节 王弼经典诠释思想向本体论层面的提升
一、王弼思想中的天人之际:有无与本末
二、王弼“得意忘言”中的本体论语言观
第三节 王弼经典诠释思想中的应用因素
一、《老子注》中的政治向度
二、《周易注》中的“全释人事”
三、体与用
第四章 名教与自然间的痛苦徘徊:阮籍与嵇康体验式理解中个体生命的张扬
第一节 竹林与正始时期经典诠释思想问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何晏与王弼经典诠释方式的特征及内在缺陷
二、阮籍和嵇康经典诠释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竹林玄学中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及视域焦点向道家思想的转移
一、对《庄子》式竹林玄学的诠释学探究
二、魏晋视域与竹林式痛苦
第三节 阮籍与嵇康经典诠释过程的语言风格:师心以遣论与使气以命诗
第四节 诗意中的天人之际
第五章 回归真实的存在:裴頠与郭象基于现实关怀的诠释取向
第一节 由精神的逍遥向社会存在的回归:裴颁《崇有论探析
第二节 游于羿之彀中与独化于玄冥之境
一、以经典为基础的哲学之思
二、郭象注《庄子》与《庄子》注郭象
三、《庄子注》中的天人之际
四、郭象经典诠释思想中本真存在维度的凸显
余论中国以经典为基础的哲学传统与西方诠释学的互补性
参考文献
附录:独语、学语以及对话式理解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