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为什么这样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314378
  • 作      者:
    陈清华著
  • 出 版 社 :
    崇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中国每一个人都履行他儒者的责任。而每一步都按照理性来走,则中国不能延长到二千多年仍然存在……中国有幸,中国人有一半时间是道家……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展开
作者简介
    陈清华,网名西门杏庵。现供职于海南某媒体,系评论版编辑、评论员。先后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兼职授课。现为海南师范大学媒介发展研究中心客席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海南分会会员,专栏作家,南方百家讲坛:主讲人,南海网特约评论员。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数百万字见诸报刊。主要著作有《和谐读墨子》,《金瓶梅典评》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和谐读墨子》让作者有信心继续解读先秦哲人,形成一个系列。作者尝试着用轻松的电视语言写庄子,希望能得到读者们的认可,希望大家在奔跑的时候能够有空安抚一下自己的心灵。庄子的语言太美了,不少人被拖进了陷阱,所以有的人只摸到了庄子的一只手,就大喊大叫,作者摸到庄子啦!是逍遥耶;有的人只摸到了庄子的一只脚,就大叫,作者摸到庄子啦!是打坐修炼养生耶;有的人只摸到了庄子的额头,就大叫,作者摸到庄子啦!是万念升腾耶……结果完整的庄子反而被掩盖了。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挂孔夫子的招牌,却都是庄子的私淑弟子。
    ——鲁迅
    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闻一多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李泽厚
    如果中国每一个人都履行他儒者的责任。而每一步都按照理性来走,则中国不能延长到二千多年仍然存在……中国有幸,中国人有一半时间是道家……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林语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齐物与齐人
    现在我们开始谈《齐物论》。
    记得前几年,有书商策划了一套书,叫《齐人物论》,好像是两个人合作的,将当代活跃在文化界、能惹得起的名人集中起来逐个批评,“齐”了一遍,书名套用的就是庄子的《齐物论》。应该给庄子付稿费哦。
    这个“齐”怎么理解?是整齐,还是整治?《大学》里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唐朝有个诗僧名叫齐己(约860-约937),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湖南)人,其诗语言简淡,著有《白莲集》十卷。汉书里面把平民称为齐民。庄子在《逍遥游》里面“齐谐”一词:“齐谐者,志怪者也。”
    蝉,我们都很熟悉吧?就是夏天叫的知了,蝉还有一个名字叫“齐女”。古人在解释为什么蝉的异名叫齐女时说,齐王因愤怒而死,尸体变为蝉,在树上叫,意思是齐王在悔恨。所以世人把蝉的异名叫齐女。
    我之所以考证“齐”这个字,不是卖弄什么学问,实在是因为庄子的《齐物论》这篇文章,太难讲了,堪称整部《庄子》中最难啃的骨头了。当年章太炎先生写过一本书,叫《齐物论释》,掺入了一些佛教思想,来解庄子,很有见地。不过文字有点古奥,不容易懂。
    看过很多学者对《齐物论》的翻译,要么前后不连贯,要么读了都让人不知所云。
    所谓《齐物论》,是不是把万物给“齐”了,所谓“万物一齐”也?万物有高有低,参差不齐,齐万物,就像校园里面的花匠,定期挥舞剪刀,将围绕在花园周围的冬青修剪得整整齐齐,不让有个性的冬青冒出头来。是这样吗?
    一向主张顺其自然的庄子会煞费苦心地干这种事情吗?不可能的。劳精敝神,伤生损性,系修道者之大患,庄子不会干的。再说了,万物形态各异,本不齐,如何能齐之?
    一个署名chocoba的网友这么解释《齐物论》:庄子这里并不是说的“齐物”。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不然后文读不通的。那么这个《齐物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齐之“物论”。“物论”为何?“言”也;有“物论”未发于“言”者,“知”也。“知”、“言”二字,是本文的骨干。那说“知”,说“言”,为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知”主于心,而“言”发于心。所以一个“心”字便是本文的总纲。而本文非是论“齐物”,实是论“齐心”。万物不齐,而心可齐。心志若齐,则万物皆齐,此之谓“不齐齐”。然心何以不齐?由感于不齐之物,而有审辨彼此、是非、美恶之知,因而生好恶之情,随发而为不齐之“物论”。那如何“齐心”?在于无己。所以庄子继《逍遥游》后作此篇《齐物论》,是有其深意的。《逍遥游》主旨在于“无己”。无己则能冥情去知。情冥知去,则心如死灰,蝶我胥忘矣。这便是下文所说的“丧我”。“丧我”便是齐之极致了。
    齐之“物论”?这么说,也是一种解释,但我不敢苟同,因为这样属于阐释过度了,大有“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了”。如果是学术研究,另当别论,如果向大众普及,这么讲恐怕不行。
    能把复杂的东西讲得简单,那才叫本事。一个学者朋友说得好,之所以现在人解读庄子很困难,主要是因为现在人不了解古人,尤其是2500年前先秦时代的人,偏偏庄子又是那个时代比较纯粹的人,而不是世俗的人,这就加重了理解庄子的困难。
    齐物论,这个“论”字不用解释。“齐”,我们上面分析了。那么,什么叫“物”呢?和“物”对应的词是“我”,不是有个说法嘛,叫“物我两忘”,“物”就是外物。之所以“物”会不同,就是因为有“我”在。
    庄子说的“齐物”就是齐我们心中之物,用个最容易理解的词就是“齐”掉我们的差别之心。庄子表面上说“齐物”,其实,是在说“齐心”——齐掉我们的“差别之心”。世界不是千差万别吗?不用说万物了,就是人与人之间,那差别多大啊?一个单位里面,什么人没有?有君子,有小人,也有小小人。有人一开口,别人就发笑,他还以为自己幽默呢;有人一天甚至都不说一句话,总之,千差万别。
    什么叫“差别之心”?这个比较好理解。比如说,在一个单位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买车了,于是,同事之间见面最喜欢问:你买车了吗?如果再不买车,就好像做人很失败似的。等大家都买了车,见面又有人问了:你买的什么牌子的车?然后攀比谁的车价钱高,谁的车外观好、性能好。本来大家都在一个单位上班,工作好好的,突然领导决定单位要搞每个月排名,要搞末位淘汰制,要设首席员工岗位,要评选先进等等,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制造出来了,差别之心也就出现了。
    是不是首席一定比普通员工学问大、能力强?是不是当上首席之后学问马上就大了,是不是排名第一就意味着你很棒?不一定啦。这些道理谁都明白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庄子就是这样跩
第二章 何处得逍遥?
第三章 至人神人圣人
第四章 齐物与齐人
第五章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
第六章 是蝴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蝴蝶?
第七章 庄子的养生之道
第八章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第九章 人间世,守本分
第十章 来一番心灵的大扫除
第十一章 人生道德完满的境界
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第十三章 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
第十四章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第十五章 养生之道,节制为要
第十六章 结束语:道术将为天下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