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慧老人的风采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涌现出一些影响深远的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如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等。正是这些思想巨擘,引领了人类前进的步伐,照亮了人类历史的星空。他们的思想日久弥新,人类将永远从这些先师那里吸取智慧、承受恩泽。毫无疑问,老子就是属于这个行列者之一。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老子应被称为哲学大师。但我更愿意称他为智慧老人。为什么称他为智慧老人呢?因为老子不仅是阅尽沧桑、睿智深思、洞察一切、掌握玄机,特别是他对人们的教导,也分明是祖父对待儿孙辈的口吻。老子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确确凿凿的,那就是他的煌煌五千言,世称《老子》,也叫《道德经》。但是,老子又是一个具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于他的身世和生平,人们感到有些扑朔迷离,说不太清楚。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我想和他老人家那种独特奇妙的思想有关系:稀世珍宝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断渲染和猜测。黄玉顺先生在《咏老子》一诗中说:“李耳伯阳即老聃,其人其事俱难言。或云春秋老莱子,或云战国太史儋。闻道东周守藏史,愁煞西汉司马迁!”
后人谈论老子的生平情况,主要依靠的是《史记》中的有关记述,而司马迁的话还是比较可信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么说来,老子生活在我国的春秋时代,籍贯是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县,他担任的主要职务是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当时声名显赫的孔子也曾向他求教,可见老子的学术地位之高。我们据此还可以知道,老子著书立说并非出于本意,而是在尹喜的万般劝说下才勉强答应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整个民族都要感谢那位关令啦。
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事,除《史记》有记载外,还散见于《庄子》等典籍。今天在洛阳市东关大街北侧,还有一块碑上写着“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这当然是后人的附会。孔子、老子作为儒道两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自然会成为千百年来学人们最愿意喋喋不休的公案。鲁迅先生在他的《故事新编·出关》一文里,对于这件事有着非常精彩的描写,我认为至今仍无出乎其右者。现在我把它摘录下来,我们再一次共同欣赏:
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先生,孔丘又来了!”他的学生庚桑楚,不耐烦似的走了进来,轻轻的说。
“请……”
“先生,你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总是这样子,”老子答道。“您怎么样?所有这里的藏书,都看过了罢?”
“都看过了。不过……”孔子很有些焦躁模样,这是他从来所没有的。“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长久了,够熟透了。去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谁也不采用。人可真是难得说明白呵。还是‘道’的难以说明白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