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儒学产生的时代<br> 知人论世。要认识一位思想家、一个学派,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在历史分期上是春秋末期人;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生活的时代,统称作春秋战国,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这是一个风云激荡、新旧冲突至为激烈的时期。<br> (一)大变革的时代<br> 这个时代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革故鼎新的变革,而其最为深厚的内在原因则是铁质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br> 我国古代冶铁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3年晋国为铸刑鼎,就曾在国都征收“一鼓铁”。据史料记载,铁质农具在春秋初期已出现。《国语·齐语》曾载有管子这样的说法:美金(青铜)铸武器,恶金(铁)铸农具。到战国时期,用作农具的铁器,使用得更广泛了。《孟子》一书中就有记载,当时有一位主张君民并耕的学者叫许行,影响很大,孟子弟子陈相也欲前往问学。孟子主张分工,他反问陈相,许行用釜做饭,“以铁耕乎”?可见至战国中期,铁质农具已广泛使用。<br> 先民开垦田地,种植庄稼,主要依凭的是人力。在较为先进的中原地区,出现了脚踏耕具,即“耒耜”。据古代文献记载,先人很早就驯服、使用牛了,《易·系辞下》说,远在黄帝、尧、舜时代,就“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了。但这儿并未明说牛被用来耕地。考古发现表明,春秋后期逐渐出现了以牛拉犁的牛耕。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出土的春秋时期晋国的牛尊铜像,牛的鼻子已穿有环,说明此时牛已被用来从事劳作。传世文献也有印证。如据《论语》,孔子弟子中有一位叫冉伯牛的,即名耕;另一位叫司马耕的,字牛。晋国还有力士名牛耕的,耕牛相连,说明当时牛耕已为寻常之事。战国还出现了两牛共耕的犁,《管子·乘马》篇说:“距国门之外,穷四竞之内,丈夫二犁,童五尺一犁,以为三日之功”。<br> 铁器和牛耕的结合,使耕作技术大为进步,效率也大为提高,当时已流行“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的耕作法。所谓“易”,即快速的意思,有时也称疾耨,如“大暑至,万物荣华,利以疾耨”(《管子·度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