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同人,强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谐的范围越广越好。最理想的是“同人于野”,其次是“同人于郊”,再次是“同人于门”,最末是“同人于宗”。“同人于宗”,已难免给自己带来困难,但它仍比主动与别人为敌为好。“伏戎于莽”,是主动出击,全无“同人”精神,故遭来“三岁不兴”的大祸。如能主动改悔,尚可转危为安。表现了先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美好愿望。
【彖传】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日“同人”①。《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②。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③。
【注释】
①《同人》之六二,阴居中位,此为“柔得位得中”;《同人》之上卦为“乾”,“九五”乃阳居中位,六二与之相应,故日“应乎乾”。全卦只此阴爻,众阳应一阴,正含有齐同、和睦之意,故称“同人”。②“同人日”三字,疑衍。“乾行”,即君道得以推行。③同人,上乾下离,乾为健,离象日,象文明,故日“文明以健”。“六二”与“九五”刚柔相应,又居中正之位,是“中正而应”,故利君子。同人于郊、同人于野,故“能通天下之志”。
【评析】
《彖传》提出“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的命题,其意是说,君子能洞察天下人心之所好所恶,所取所舍,所是所非,因而能够作出顺民心、合民意的种种决策,充分说明了统治者体察民情的重要性,具有民本思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