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第一个“救市者”,也是第一个“失败者”
□现在可以讨论诸子的“救市方案”了吧?
■可以。我们知道, “救市”的起因,是“资产重组”。因此,“救市”的争论,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而且儒、墨、道、法,各有方案,也各有主张。大体上说,孔子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重组”,尤其是反对“子公司”大过“分公司”, “分公司”强于“总公司”。他有个学生,叫冉有,后来当了鲁国季孙氏大夫家的“宰”,也就是“季孙氏子公司”的“执行总经理”。前面说过,孔子在世的时候,季孙氏已经是鲁国最大的家族。他们的资产和股份,远远超过了鲁国的国君。但是冉有上任后,还要帮着季孙氏扩大经营规模,聚敛财富。于是孔子愤怒地宣布,冉有这家伙不是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揍他!
□那么孔子主张怎么办?
■退回到“资产重组”之前“计划经济”的模式,保持“三级分权”的格局。具体地说,就是回到西周。实在不行,打个折扣,东周也对付。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确实不切实际,所以是不管用的。
□所以大家都反对他?
■不,只有法家因此反对。墨家和道家的办法,也是不切实际的。
□墨子如何主张?
■墨子也“反对重组”。在他看来,正因为大家都搞“资产重组”,这才弄得“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但墨子同时又主张“国企改革”,主要是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所有的干部和员工,都应该能上能下,而且按劳取酬。用墨子的话说,就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这些主张,我们以后还要再说(请参看《墨子的“国企改革’》)。
□墨子是“改革派”,孔子是“保守派”?
■不,孔子和墨子都是“改革派”,也都对现状不满。不同的是,孔子的主张,是改革现在,回到从前,顶多对原来的制度做些微调;墨子则主张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革,甚至彻底改革。但“资产重组”,则是不必的,也是不对的。
□道家呢?
■道家也对现状不满,而且更不满,早就不满。在他们看来,不但“资产重组”不对,之前那个“三级分权”的制度也不对。最好的模式,是普天之下只有“个体户”和“小公司”,各自独立经营,自给自足,彼此不发生关系,不竞争更不兼并。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小国寡民”,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法家呢?
■只有法家是赞成“资产重组”的,而且主张通过“资产重组”,实现“垄断经营”。
□所以只有法家成功了?
一是。
□儒家、墨家、道家的办法都不管用?
■都不管用,但都有道理。
□孔子有什么道理?
■问题既然出在“资产重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重组”。对症下药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