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高层论坛
邢贲思: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本辑特稿
黄楞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
理论探索
1.贾高建: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2.庞元正:社会结构、全面发展与人类文明关系新探
3.丰子义:关于历史进步的评价问题
4.邱耕田:论发展与代价关系的实践意义
5.李晓兵: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思考
——兼议哲学研究与社会的关系
6.宋惠昌:论以人为本与拜物教的根本对立
7.阮青:必须重视对虚假价值的研究和批判
8.李海青:权利、交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种哲学的分析
9.李小科:民主的回归与民主制的重建
——哈耶克的民主批判及其启示
应用研究
1.侯才: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
——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构想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差异
2.张绪文:市场经济缘何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对市场经济历史价值的入学解读
3.边立新:以人为本与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
4.刘毅强:解放思想新议
5.段培君:开放的心灵与开放的社会
6.靳凤林: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划分与公平流动
7.刘余莉:试论中国传统治国理念的当代价值
8.林艳梅: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优势与困境分析
9.赵建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
10.李宏伟、崔大鹏:中国发展新模式
11.姚新中:儒家生态观与现代环境哲学
学术争鸣
1.董德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宏观路径
2.毛卫平:必须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艾思奇研究和谐哲学的一个关键性角度
学哲学用哲学
范锐平:用辩证思维破解发展难题
内容摘要
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准备,《哲学与社会》丛书正式问世了。我们和所有关心我们的朋友们,内心充满了喜悦、激动和期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项目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可以说,它是中央党校哲学部倾力打造的学科品牌,是中央党校哲学学科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它是在对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冷静反思、对今后的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设计之后所采取的步骤,体现着我们对这一学科重点发展方向的理解和主张。
众所周知,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哲学学科的发展也正处于一个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的特殊阶段。在过去的长期发展中,我国的哲学研究曾取得过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成果,并较好地发挥了它的方法论功能,对社会实践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程,哲学有理由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而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的时代,在中国社会正在加快完成各方面转型、社会现代化的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的今天,哲学应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在新的阶段上继续保持勃勃生机和活力,并不断写下新的篇章?
无疑地,正如现实生活领域日益呈现的多样化趋势一样,哲学研究也应沿着不同的路径和方向分别展开。不论是对元哲学层次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抽象思考和纯学术研究,还是从哲学的高度对现实实践中各种问题的应用研究和考察,抑或对哲学史上各种思想资料的深入探索和辨析,以及与各门具体科学相互交叉形成各种分支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等等,都是为哲学学科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所需要的。但与此同时,各个不同的研究部门和机构,又要根据自身各方面的具体实际,合理确定在本学科领域中的研究定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