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元济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796697
  • 作      者:
    张荣华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济,号菊生,浙江海监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出处文化事业的奠基人。《张元济评传》以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背景,依据张元济学术生涯的几个主要阶段,评述他确立思想宗旨后,在二十世纪新文明事业中的广泛开拓与造就,着重探索张氏在烘托近代知识分子自由精神与独立理想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及其清理民族文化遗产,为学术研究承先启后的非凡贡献,从中展示近代诸子春秋中独具特色的一章。
    张元济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应夏瑞芳的邀请,张元济报着“以扶助教育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苦心孤诣,矢志不移。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业机构。解放后,他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著有《校史随笔》等。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展开
精彩书摘
    近人传记中涉及幼年生涯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形:或是因行踪记载不全而阙如,使后人无由知详;或是借鉴小说中的伏笔手法,通过若干怪异举动的渲染,营造出一种不凡的氛围,以便与后来的发迹遥遥相应。张元济属于前一种情形。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在1867年10月25日(清同治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生于广州,因为他父新张森玉先生(1842-1881年,字云仙,号德斋),在同治年后历署广东省会同、陵水二县知县,张元济幼时是在粤东度过的。七岁发蒙后,先后从孙钺,汤海帆、朱艺亭、马法、陈楚白、范鸿诰及姨丈刘允中就读,以后又与兄弟一起拜舅父谢榴生为业师。至14岁(1880年)时,即张父过世前一年,才随母亲举家返回原籍海盐。①
    海盐张氏一脉久负浙西望族世家之称,自始祖张九成以降隽才代出。从谱系学上说,家学渊源对张元济成年后的性格品行和学术精神起了经久不磨的影响和制约。当他还在广东时,曾听父亲讲述过先祖业迹,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始祖张九成先生,这位南宋绍兴进士“正色立朝,敦尚气节,为有宋名臣。”②因在抗金问题上与秦桧立场相左而遭贬,谪居十四年中研学不缀,著述凡二十余种。晚清时宋恕曾赋诗赞他“志伊尹之志,论学直捷痛快”③。十世祖张奇龄的学问、识见俱属上乘,曾主讲杭州虎林书院,人称大白先生,在晚明学界很有声誉。他曾为后代立有家训:“吾宗张氏,世业耕读。愿我子孙,善守勿替。匪学何立,匪书何习。继之以勤,圣贤可及。”张元济后来寓居上海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时,还把它镌刻在客厅门上以为警策。
    最为张元济景仰的是九世祖张惟赤,这位螺浮公在清顺治、康熙时做了十余年京官,以直言敢谏见称。当时满清人关未久,为防止大权旁落而实施一系列歧视和压制汉族的政策,而他则于众人噤口畏言之际,敢于为保护汉人利益而据理奏言。
展开
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序一
序二
英文提要
前言
第1章 故园新人:进代洗礼中的年轻翰林
1.1 家学渊源
1.2 从健社到通艺
1.3 “戊戌党锢子遗”

第2章 世纪之交:朝向民间的支点转换
2.1 “汲汲于教育之普及”
2.2 国民精神的源激及维系
2.3 引导舆论与建立制衡机制的尝试

第3章 云起龙骧:为输导新知别开生面
3.1 新式教科书的发轫
3.2 匠心独运于文化沟通
3.3 公益文教事业的创举
3.4 近代语文新潮中的建树

第4章 蔚成大国:塑造学术与文化的自主精神与独立机构
4.1 文化企业的进退依违之道
4.2 与社会学术团体结盟
4.3 春雨润物细无声
4.4 开拓“公共领域”的典范

第5章 “书来自书”:学术史末篇与引言的叠言
5.1 涵芬于星离雨散时
5.2 “学海之巨观,书林之创举”
5.3 审美意象与逼真境界
5.4 “扫除学术上二百年之阴霾”
张元济学术行年简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