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下而上的立宪尝试:省宪评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75603
  • 作      者:
    周叶中,江国华主编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说,历史就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那么立宪史就是这本教科书中最富启发的一页——读懂了历史,便也读懂了宪法,便也掌握了未来……
展开
内容介绍
    自晚清以来,地方自治主义与联邦主义就一直是近代中国变革思潮中的重要一脉。在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国民对于历经10余载的“自上而下”的立宪模式已失去信心或者耐心,沉寂多时的地方自治主义与联邦主义终于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自下而上”的立宪尝试,即“联省自治”和省宪运动。期间,湘、浙、粤、闺等省相继出台自治宪法……然而,随着北伐战争的爆发,风靡一时的省宪运动终在炮火中偃旗息鼓……当后人打开这段被尘封但并不久远的历史时,难免会以自身喜好和立场来对其评头论足。但任何对于历史做出是非判断的企图,都将可能无情地暴露出我们自身的肤浅和幼稚,或许.历史就是历史,其意义就在于它曾经真实存在着……
展开
精彩书摘
    法规;(5)制定本省税则、募集省公债及订结省政府有负担之契约;(6)制定户籍法及登记法;(7)省公产及营造物之处分;(8)各级学校、学制及与教育相联属之事项;(9)矿业农林之保护及发展;(10)各种公共实业及关于实业之法规;(11)省以内之河川、道路、土地整理及其他土木工程事项;(12)省以内之铁道、电话、电报支线之建设。但为谋交通行政之统一,联络省际商业之发达及应国防上之急需,国政府之命令得容受之;(13)省内之军政、军令事项;(14)省警察行政事项;(15)卫生及各种公益慈善事项。之所以采列举的方式来阐明省之事权,其用意在于“吾国之省,在法理上向无可固有事权之可言,所有事权皆国之事权,苟非于省宪中先为具体的列举划定一省应守之界域,则省之地位仍不明了,且恐将来制定国宪时觉不应归于国有之事权,亦划归国有,省政府无可对质以为抗拒。故不若先于省宪中,将省之事权明白列举,较为妥善,且现实自治运动之争点,非为民治对官治之争,尤为地方自治对中央集权之争,省于事权上若无明确可守之界域,则自治二字,空无所着”。①这种做法,是仿效西方联邦国家对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规定,在国宪制定前,先在省宪法内对省的事权明白规定,并理清中央与省的关系,究其实质还在于为省权与国权之间的博弈奠定法理基石。<br>    《湖南省宪法》的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国、省事权的界定展开的,其中既有分毫不让的针芒相对,也有为达成目的顾全大局的妥协。具体表现为:<br>    (1)特别强调省议会对省政府和省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弹劾权,尽量减少中央行政及司法对其控制的可能。根据《湖南省宪法》第39条之规定,议会之职权包括:选举官吏、对省务院的监督权、对省长的弹劾权、对司法的监督和弹劾权、对省务员及审计院院长的弹劾权以及对于各类官员的监督权。
展开
目录
导论<br>《鄂州约法》评论<br>一、《鄂州约法》的出台背景<br>二、《鄂州约法》的制定过程<br>三、《鄂州约法》的文本分析<br>四、《鄂州约法》的简约评价<br>附录1:《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br>附录2:《中华民国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br>附录3:《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br><br>《江西约法》评论<br>一、《江西约法》的出台背景<br>二、《江西约法》的制定过程<br>三、《江西约法》的文本分析<br>四、《江西约法》的简约评价<br>附录1:《江西省临时约法》<br>附录2:《南昌军政府内部组织条例》<br><br>贵州省宪评论<br>一、贵州省宪运动的发展历程<br>二、贵州省宪的文本分析<br>三、贵州省宪的历史评论<br>附录:《贵州立法院拟定宪法大纲》<br><br>湖南省宪评论<br>一、湖南省宪的出台背景<br>二、湖南省宪的制定过程<br>三、湖南省宪的文本分析<br>四、湖南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湖南省宪法》<br><br>浙江省宪评论<br>一、浙江省宪的出台背景<br>二、浙江省宪的制定过程<br>三、浙江省宪的文本分析<br>四、浙江省宪的纵向延展<br>五、浙江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1:《浙江省宪法》<br>附录2:《浙江省宪法施行法》<br><br>广东省宪评论<br>一、广东省宪的出台背景<br>二、广东省宪的制定过程<br>三、广东省宪的文本分析<br>四、广东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广东省宪法草案》<br><br>四川省宪评论<br>一、四川省宪的出台背景<br>二、四川省宪的制定过程<br>三、四川省宪的文本分析<br>四、四川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四川省宪法草案》<br><br>福建省宪评论<br>一、福建省宪的出台背景<br>二、福建省宪的制定过程<br>三、福建省宪的文本分析<br>四、福建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1:《福建省宪法》<br>附录2:《福建省宪法施行法》<br><br>河南省宪评论<br>一、河南在“联省自治”运动中的定位<br>二、《河南省宪法草案》的来源之谜<br>三、《河南省宪法草案》的文本分析<br>四、河南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河南省宪法草案》<br><br>江苏省宪评论<br>一、江苏省宪的出台背景<br>二、江苏省宪的制定过程<br>三、江苏省宪的文本分析<br>四、江苏省宪的简约评价<br>附录:《江苏省宪法草案》<br><br>《云南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评论<br>一、《云南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出台背景<br>二、《云南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制定过程<br>三、《云南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文本分析<br>四、《云南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的简约评价<br>附录:《云南省政府暂行组织大纲》<br><br>广西省宪运动评论<br>一、广西的“独立”、“自主”和“自治<br>二、广西省宪运动中的联邦主义立宪原则<br>三、广西省宪运动的若干启示<br><br>《联省宪法草案》评论<br>一、国是会议的召开<br>二、联省宪法的起草<br>三、《联省宪法草案》的文本分析<br>四、《联省宪法草案》的简约评价<br>附录1:《联省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br>附录2:《国事委员会法》<br>后记<br>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