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银海拾贝:中国军事电影的台前幕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74288
  • 作      者:
    刘薇,苏洪义,刘国彬编著
  • 出 版 社 :
    白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编者的话
1.解放区的第一部长故事片
2.周总理亲定的“主角”
3.奶奶赵一曼的身世之谜
4.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经典电影
5.九十八岁汤晓丹:为战争片鼓与呼
6.槐花初绽忆“华山”
7.“抗战电影”创作的摇篮
8.“双枪李向阳”的传奇
9.俯仰人生的“鬼子王”
10.小角色也要下生活
11.我写《董存瑞》始末
12.张良与电影《董存瑞》
13.到战场上采“外景”
14.新中国第一部军事爱情片
15.罗瑞卿称赞《九九艳阳天》
16.“方勇”原型话《奇袭》
17.从话剧到电影的《万水千山》
18.“马本斋”蹭饭回民馆
19.蝶舞战火耀青春
20.贺龙提议拍《洪湖赤卫队》
21.“韩英”回洪湖
22.从小说到电影的《林海雪原》
23.京郊农舍访“剑波”
24.谢晋慧眼识“琼花”
25.中国“第三代”导演的旗帜
26.一段顺口溜引出的电影片名
27.张良成全了《哥俩好》
28.犹思儒将在银幕
29.编剧力挺彭德怀“文革”之中遭摧残
30.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31.赛福鼎下令“放演员”
32.梁音对兴城情有独钟
33.拍我那熟悉的生活
34.六十年代的银幕“女神”
35.永远的军中“帅哥”
36.千秋传唱的史诗《东方红》
37.南昌起义缘何没写进《东方红》
38.毛主席专场看《霓虹灯下的哨兵》
39.满怀激情写成的《小兵张嘎》
40.小兵张嘎的主演是谁?
41.“英雄土壤”育英雄
42.“向我开炮”的故事来源
4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44.电影插曲《英雄赞歌》背后的故事
45.迟到38年的“情书”
46.周总理与《雷锋》
47.“银幕国画”堪称一绝
48.深入生活挖“地道”
49.真正指挥过地道战的影片导演
50.身披硝烟上战场
51.传奇将军刘飞与《沙家浜》
52.重拍《渡江侦察记》
53.新版“李向阳”入选记
54.编剧细说《闪闪的红星》曲折经历
55.红色经典看导演
56.祝新运演活潘冬子
57.艺术家因《海霞》上书毛主席
58.王心刚巧躲江青
59.刘晓庆“跳海”
60.新兵萌生的“作家梦”
61.谁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
62.打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第一枪”
63.两部“南昌”各不同
64.刻画南昌起义众生相
65.追求艺术完美的摄影师
66.听到谢晋名字,编剧放心了
67.内地第一部描写国民党正面抗战的电影
68.一路畅通的《血战台儿庄》
69.等待十年《铁血》上映
70.晚钟响在黄昏后
71.三九严寒何所惧
72.女摄影师历险“太行山”
73.军人导演与军魂
74.三拍长征的翟俊杰
75.“长征”路上故事多
76.纪录片《长征》走出国门
77.倾力拍大片《冲出亚马逊》
78.抓住人物的“灵魂”
79.让红旗世代飘扬
80.集结起英雄的灵魂
81.只能零打碎敲
82.静听“号”声话“集结”
83.再现“冰冷”的历史
84.将军率队赴汶川拍电影
85.侯勇当“旅长”
86.深入汶川写剧本
87.《第一军规》闪亮登场
88.各具魅力的银幕毛泽东形象
89.最形似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
90.十六年演了三十三次邓小平
91.将军的电影缘
92.立志为百位将军立传
93.银幕上的巾帼风采
94.新时期军事影片的十大精彩场景
95.经典军事电影中的十大反派形象
96.经典军事片中的“女特务”
97.从军区走向银幕的艺术家
98.世界上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
99.银幕镌刻的人民战争历史画卷
100.电影记录的人民军队改革开放三十年

内容摘要

    《银海拾贝:中国军事电影的台前幕后》中的一百篇文章多为三十年来军区《前进影视》、《前进报》和《解放军报》、《军营文化天地》等军内外媒体的部分稿件、资料(含注明“网文供参考”字样的文章),旨在通过重温红色经典影片拍摄中鲜为人知的台前幕后故事,培养战斗精神、再塑英雄情结。
    刘薇、苏洪义、刘国彬编著的《银海拾贝:中国军事电影的台前幕后》按历史进程的时序编文,既有个清晰的脉络,也有种历史真实感。在编著过程中,曾有过十年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经历、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刘薇同志,结合所学的影视创作史专业,从图书馆和网站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使本书的素材更加丰富。有着参战、抗洪经历的著者苏洪义,原为某部政治处主任。自主择业后潜心影视评论、专访写作,曾数次自费到长春、沈阳、北京等地采访电影艺术家,写下了大量的人物专访,书中收录了他的30余篇文章。著者刘国彬同志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部队任专职电影报社记者、编辑33年,中国两个军事电影创作高峰期间的300部作品他看过百分之八十以上,对本书的文章选编把握较为准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