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食品安全的逻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15789
  • 作      者:
    周德翼,吕志轩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食品安全的逻辑》以蔬菜质量安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湖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的实地调研,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对我国的政府监管者、蔬菜生产组织、农产以及消费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揭示出一幅有较大可信度的我国蔬菜安全运作的逻辑图,并初步得出一些相关结论,为我国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读者对象: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从事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政府和社会的相关人员。
展开
精彩书摘
    1  蔬菜的质量属性与蔬菜安全的信用性
    1.1  蔬菜的质量属性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通常都假定物品是同质的,同一物品内部各种属性是清晰可辨的。但Malinvaud(1972)在他的微观经济理论教科书中认识到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有许多质量识别维度。他认为,实际上,许多产品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个质量空间,可以将具有不同的质量维度的同类商品视为不同的商品。
    蔬菜质量,又称为蔬菜品质,不是一个可以简单描述的概念,无法从单一的角度来描述或评测,它应该通过指定“质量”所具备的多个维度来度量。Kramer&Twigg(1970)指出,蔬菜品质包括客观方面即产品的基本属性和主观方面即“一定的需要”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和消费者嗜好无关的关于蔬菜感官、营养卫生、工艺特征的中性描述;而主观方面则是消费者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产品的要求,可以根据蔬菜能否满足标准和人们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来考察其质量的好坏和高低。《农业大词典》中将蔬菜的品质描述为蔬菜内在和外在的质量。内在品质为营养品质,外在品质为商品品质。前者主要是指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特殊芳香物质、蛋白质、脂肪及有机酸等的含量,以及有害物质残留量的有无和高低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后者则侧重于外观的商品性状,如大小、形状、色泽、质地等,是商品分级的主要依据。
展开
目录
前言
1  蔬菜的质量属性与蔬菜安全的信用性
1.1  蔬菜的质量属性
1.2  蔬菜安全的信用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1.2.1  经验性蔬菜安全问题的一般治理机制
1.2.2  经验性蔬菜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2.3  经验性蔬菜安全问题的根源
1.3  小结

2  我国政府对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逻辑分析
2.1  理想的政府监管行为
2.2  多部门监管与政府失灵
2.2.1  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2.2.2  政府监管工作质量的信用品特征
2.2.3  分段监管中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2.3  政府的一体化监管
2.4  一体化监管与供应链的一体化一一以蔬菜产业为例
2.5  对政府的约束与多元治理机制
2.6  结论

3  蔬菜供应链中的组织形式与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
3.1  案例介绍
3.1.1  临海市上盘镇的三种组织形式
3.1.2  安丘市外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模式
3.1.3  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超市模式
3.1.4  嘉鱼县潘家湾蔬菜生产基地
3.1.5  武汉市新洲区双柳镇蔬菜基地
3.2  经济解释
3.3  结论

4  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的逻辑
4.1  可追踪系统的一般述评:一个概念框架
4.2  国内可追踪系统实施情况的述评
4.2.1  政府主导的可追踪系统
4.2.2  企业开发的可追踪系统
4.3  可追踪系统与制度环境相匹配的机制
4.3.1  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
4.3.2  严格监管和信誉机制:两种质量信号的管理方式
4.3.3  农产品质量信号系统与可追踪系统
4.4  小结

5  Bridge公司:一个初步成功的“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及其理论含义
5.1  供应链中的主体
5.1.1  公司
5.1.2  公司与收购代理(片长)的关系
5.1.3  公司与农户的关系
5.2  独特的生产技术的创新、积累与共享模式
5.3  稳定的均衡:三方都有积极性履行合约
5.4  演化中形成租金分配比例
5.5  结论
5.6  Bridge公司的局限性与建议
5.6.1  公司内部的产权界定与租金分配
5.6.2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租金分配机制
5.6.3  “公司+农户”模式、农村社区的重建与政府的作用

6  基于Bridge公司的可追踪系统软件
6.1  Bridge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6.1.1  公司业务流程分析
6.1.2  Bridge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6.2  软件设计方案
6.3  Bridge公司可追踪软件体系的构建
6.3.1  系统分析
6.3.2  财务及物流系统实现
6.3.3  食品安全可追踪信息系统的实现
6.4  系统设计的问题及经验
6.4.1  软件系统设计的问题
6.4.2  系统设计的经验

7  泰国社区合同农业的治理机制分析——基于Swift公司的案例分析
7.1  理论框架
7.2  基于社区的合同农业简介
7.2.1  调查对象选择
7.2.2  调查对象简介
7.2.3  合同农业中经济剩余的产生与分配
7.2.4  社会收益
7.3  泰国社区合同农业的治理机制
7.3.1  化学药剂的滥用问题
7.3.2  基于种植社区的合同农业治理结构
7.4  可追踪系统对治理机制和交易的影响
7.4.1  基于缔约社区的可追踪系统
7.4.2  可追踪系统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通过有效的质量信息管理,促进多层次信誉机制和社会结构的演化建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