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科技
◎科学的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借助于一定的认识方法获得的,以精确的概念、定理、假说等理论形式加以表述的,并且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社会活动历史地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着的系统知识。科学的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给以定义。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科学作为生产知识的活动,具有:客观性,其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践性,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又被实践所证明;理论性,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手段,对大量感性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因而认识是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而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体的结构和运动形式。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通常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等。人文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是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揭示和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
◎何谓大科学,为何说大科学引起人类社会的大变革
大科学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大科学与小科学是科学发展的两个阶段。从社会规模上看,小科学规模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较小。在17世纪,全世界的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很少,如哥白尼、伽利略,以及哥白尼两个学生组织的西芒托学院,另外就是有名的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兰西科学院,虽然在科学史上,他们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少。而大科学的规模却极为宏大,比如制造第二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动员科技人员15000名,耗资20亿美元;“阿波罗”登月工程,仅最后十年就有20万人参加,花去了300亿美元。这样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活动是300年前任何一位科学家无法想象的。从科学知识量的变化积累上看,也显示出科学的“小”和“大”。1665年世界上只有皇家学会创办的第一份,也是唯一的一份科学期刊,到了1700年,全世界的科学杂志不到lo种,19世纪初也才100种左右。从中可以看出很长时间内科学规模、知识积累、联系的信息是如此窄小,而2006年全世界的科学杂志已达11.5万种,每年出版的科技图书70多万种。这样大量的知识积累,不用“大科学”一词,恐怕难以描述出现代科学的特点。从发展形态上看,小科学的各学科分类明确而较少联系,如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巨大鸿沟,在数百年内无法沟通弥合,在大科学的发展进程中,交叉科学、横断科学的大量兴起和发展,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空白得到填补,各层次中的科学处女地得到了开垦。大科学正在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具有多层次复杂结构、发展中的整体。大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整体发展,它与科学和技术分离发展的小科学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巨大力量。
从科学的社会化集约效应来看,小科学时期的科学家只是分散在各自的实验室或书房中,摸索一些小的研究题目,因而不可能产生十分明显的集约效应,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功能。而大科学的活动已成为社会化的集体活动,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总之,大科学的全面展开,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变革,大科学正在冲击着人类的每一个角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