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研究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史?
维姬《科学和哲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德鲁克《二十一世纪的管理》、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都在一定角度揭示了科学、哲学、社会互动的关系,但缺乏从中国文化角度的述评和看法,缺乏性能文本角度和哲学诠释学角度的解读。科学、哲学与社会共享一个根源。早期哲学家就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哲学家或科学家通过话语和书写相互交流,并形成对社会管理的理念。从古至今,哲学并没有和科学相分离,正是科学家通过观察他们周围世界而讨论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管理方法。例如,柏拉图对国家管理给予了哲学和科学的融合解释。科学、哲学及其发展能否对管理和社会生活提供一种洞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有必要研究科学和哲学发展史中哪些新发现成为研究管理和社会生活问题的新的视角,所以,有必要研究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即运用哲学诠释学方法对一定历史阶段的科学、哲学、社会之间的情境背景、互动关系给予历史的逻辑的解释。选择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史作为研究对象,是为我国治理现代化贡献学术资源。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管理学被确立为科学,都发生在西方,研究这些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古代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
这一部分研究科学证据的历史源头、古罗马希腊社会的科学与哲学、基督教的哲学、伊斯兰教的哲学与社会管理的渊源。罗马帝国时期,年轻的罗马人被训练成期望的主人,他们学习如何管理奴隶,如何管理事务;现代经理人,学习管理有哪些类比和新发展的地方?这也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其中从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中去寻找线索是有意义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又回到了黑格尔哲学论主仆关系上,研究历史是为了回答真需要维系主仆关系的培训吗?管理理念的成熟与接受教育有多大的关系?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
这部分研究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背景、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科学与哲学对世界的理解,重构基督教世界观的科学与哲学渊源,十三世纪社会、科学与哲学的新理解,十四、十五世纪北欧的科学与哲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哲学;十五世纪西班牙的科学与哲学;欧洲大陆北方的文艺复兴与基督教人文主义;新教改革时期科学与哲学的假设。《神曲》三部曲总结了一千多年来神学的争论,对宇宙构成提出了新的设想。在科学领域,奥卡姆为推动16世纪科学革命留下了遗产,他偏好探究一般性的东西,为建立现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与此相适应,威克里夫提出“君权与神权相分离”,探究神权之外的管理价值和管理伦理。黑死病夺去了欧洲1/3的人口,这场瘟疫并没有激发质疑神学和道德文学来揭示灾难的根源,却激起了人类探究自我行为管理的意义。继特拉克和卜伽丘之后,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知识分子之间迅速传播。知识分子开始提倡用人文主义来治理国家。人文主义相信,人类的智慧已经体现在古代文献之中,个人可以服从一般,新个人主义是尊重一般理念的个人行为。《君主论》讨论的是国家权力核心人物新的个人尊重一般治理伦理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开始于16世纪,直到今天还没有减退。12世纪,阿奎那认为自然是按照上帝的方法构造的,14世纪,奥卡姆则认为调查自然界是摆脱神学束缚的办法。在人文主义者特拉克眼里,科学就是哲学。达·芬奇把神学世界和普通工匠对生活的表达结合起来,用数学来表达世界。
十六、十七、十八世纪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
这一部分研究科学革命的哲学和知识根源,十六世纪科学革命,十七世纪的哲学(笛卡儿系统),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与科学,科学革命给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和科学,十八世纪欧洲大陆科学与哲学,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科学和哲学的解释,美国宗教哲学开放的过程,十八世纪美国社会、文化与哲学,十八世纪欧洲哲学、科学、社会的发展。十六世纪科学革命,颠覆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论天体的运行》论证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吉尔伯特提出磁力概念,开普勒研究宇宙的数学模型,伽利略相信科学,但也信上帝,认为“科学就是研究上帝创世是如何工作的”,他是第1个提出“运动是永恒的”的哲学家。笛卡儿的推理要求人们去掉内心的成见,用理性和数学去分析世界;培根提倡用实验方法上升理性结论。霍布斯奠定了唯物主义思维基础,在《利维坦》中,他首次提出“共同体”思想,认为唯物主义原理和物理学原理可以应用于管理。波义尔的化学是在新世界观指导下的成就,牛顿的四个哲学推理,坚信自然界的必然性的客观性。莱布尼茨把时间和空间看作一种关系的存在,初涉物质存在的形式。以上这些看似与管理无关,实则有必然关系,资本主义工商管理的最初原理都来自科学和哲学,把商业活动看作是由某种关系支配的,商业管理应用科学和数学,成为时髦。贝克莱坚信,没有心灵和逻辑,一切创造都不会发生,心灵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真理从天赋的理念中产生。今天的西方管理理论也有追求普遍形式的管理信条的,与贝克莱的主张具有渊源关系。休谟用他的因果法和归纳法挑战了科学方法。休谟认为原因是一种主观的因果联系,与客观不具有绝对的对应性。《人性论》提供了对美好生活的平衡和冷静的画面,使得关联的管理理论不要置信那基于制高点的道德信条,而是趋向共有的同情。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洛克的《人类理解新论》被传颂,知识和教育被认为是塑造性的主要因素。孟德斯鸠《法律精神》把共和政体看作美德,引导管理朝制约和规范方向发展。狄德罗《百科全书》主张应用科学提升人类自身管理,以应对人类灾难。启蒙运动开始于法国,扩散到整个欧洲,主题是人的尊严、个人价值和自由。这些理念冲击工资钢铁定律,为社会人假说奠定了基础。卢梭《社会契约论》呼吁把管理权授予管理精英,通过授权建立社区组织来保护个人和财产。这是早期科层制的萌芽。康德有丰富的科学、哲学和管理思想。他并不认同纯粹科学理性的真理性,对此持批判态度,引导了一种管理理念并不会出现亘古不变的信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