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哲学、社会互动史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1019693
  • 作      者:
    蒋显荣
  • 出 版 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蒋显荣,湖南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首届管理哲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研究所所长。2003年、2009年先后毕业于湖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分别获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原理、科技哲学、管理哲学。先后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学研究》《教学与研究》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级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省级一般课题10余项。荣获校级优秀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何要研究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史?
  维姬《科学和哲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德鲁克《二十一世纪的管理》、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都在一定角度揭示了科学、哲学、社会互动的关系,但缺乏从中国文化角度的述评和看法,缺乏性能文本角度和哲学诠释学角度的解读。科学、哲学与社会共享一个根源。早期哲学家就是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哲学家或科学家通过话语和书写相互交流,并形成对社会管理的理念。从古至今,哲学并没有和科学相分离,正是科学家通过观察他们周围世界而讨论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管理方法。例如,柏拉图对国家管理给予了哲学和科学的融合解释。科学、哲学及其发展能否对管理和社会生活提供一种洞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有必要研究科学和哲学发展史中哪些新发现成为研究管理和社会生活问题的新的视角,所以,有必要研究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书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即运用哲学诠释学方法对一定历史阶段的科学、哲学、社会之间的情境背景、互动关系给予历史的逻辑的解释。选择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史作为研究对象,是为我国治理现代化贡献学术资源。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管理学被确立为科学,都发生在西方,研究这些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古代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
  这一部分研究科学证据的历史源头、古罗马希腊社会的科学与哲学、基督教的哲学、伊斯兰教的哲学与社会管理的渊源。罗马帝国时期,年轻的罗马人被训练成期望的主人,他们学习如何管理奴隶,如何管理事务;现代经理人,学习管理有哪些类比和新发展的地方?这也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其中从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中去寻找线索是有意义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又回到了黑格尔哲学论主仆关系上,研究历史是为了回答真需要维系主仆关系的培训吗?管理理念的成熟与接受教育有多大的关系?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
  这部分研究中世纪时期的社会背景、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科学与哲学对世界的理解,重构基督教世界观的科学与哲学渊源,十三世纪社会、科学与哲学的新理解,十四、十五世纪北欧的科学与哲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哲学;十五世纪西班牙的科学与哲学;欧洲大陆北方的文艺复兴与基督教人文主义;新教改革时期科学与哲学的假设。《神曲》三部曲总结了一千多年来神学的争论,对宇宙构成提出了新的设想。在科学领域,奥卡姆为推动16世纪科学革命留下了遗产,他偏好探究一般性的东西,为建立现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与此相适应,威克里夫提出“君权与神权相分离”,探究神权之外的管理价值和管理伦理。黑死病夺去了欧洲1/3的人口,这场瘟疫并没有激发质疑神学和道德文学来揭示灾难的根源,却激起了人类探究自我行为管理的意义。继特拉克和卜伽丘之后,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知识分子之间迅速传播。知识分子开始提倡用人文主义来治理国家。人文主义相信,人类的智慧已经体现在古代文献之中,个人可以服从一般,新个人主义是尊重一般理念的个人行为。《君主论》讨论的是国家权力核心人物新的个人尊重一般治理伦理的经典之作。科学革命开始于16世纪,直到今天还没有减退。12世纪,阿奎那认为自然是按照上帝的方法构造的,14世纪,奥卡姆则认为调查自然界是摆脱神学束缚的办法。在人文主义者特拉克眼里,科学就是哲学。达·芬奇把神学世界和普通工匠对生活的表达结合起来,用数学来表达世界。
  十六、十七、十八世纪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
  这一部分研究科学革命的哲学和知识根源,十六世纪科学革命,十七世纪的哲学(笛卡儿系统),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与科学,科学革命给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和科学,十八世纪欧洲大陆科学与哲学,德国哲学家康德对科学和哲学的解释,美国宗教哲学开放的过程,十八世纪美国社会、文化与哲学,十八世纪欧洲哲学、科学、社会的发展。十六世纪科学革命,颠覆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论天体的运行》论证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吉尔伯特提出磁力概念,开普勒研究宇宙的数学模型,伽利略相信科学,但也信上帝,认为“科学就是研究上帝创世是如何工作的”,他是第1个提出“运动是永恒的”的哲学家。笛卡儿的推理要求人们去掉内心的成见,用理性和数学去分析世界;培根提倡用实验方法上升理性结论。霍布斯奠定了唯物主义思维基础,在《利维坦》中,他首次提出“共同体”思想,认为唯物主义原理和物理学原理可以应用于管理。波义尔的化学是在新世界观指导下的成就,牛顿的四个哲学推理,坚信自然界的必然性的客观性。莱布尼茨把时间和空间看作一种关系的存在,初涉物质存在的形式。以上这些看似与管理无关,实则有必然关系,资本主义工商管理的最初原理都来自科学和哲学,把商业活动看作是由某种关系支配的,商业管理应用科学和数学,成为时髦。贝克莱坚信,没有心灵和逻辑,一切创造都不会发生,心灵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真理从天赋的理念中产生。今天的西方管理理论也有追求普遍形式的管理信条的,与贝克莱的主张具有渊源关系。休谟用他的因果法和归纳法挑战了科学方法。休谟认为原因是一种主观的因果联系,与客观不具有绝对的对应性。《人性论》提供了对美好生活的平衡和冷静的画面,使得关联的管理理论不要置信那基于制高点的道德信条,而是趋向共有的同情。18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洛克的《人类理解新论》被传颂,知识和教育被认为是塑造性的主要因素。孟德斯鸠《法律精神》把共和政体看作美德,引导管理朝制约和规范方向发展。狄德罗《百科全书》主张应用科学提升人类自身管理,以应对人类灾难。启蒙运动开始于法国,扩散到整个欧洲,主题是人的尊严、个人价值和自由。这些理念冲击工资钢铁定律,为社会人假说奠定了基础。卢梭《社会契约论》呼吁把管理权授予管理精英,通过授权建立社区组织来保护个人和财产。这是早期科层制的萌芽。康德有丰富的科学、哲学和管理思想。他并不认同纯粹科学理性的真理性,对此持批判态度,引导了一种管理理念并不会出现亘古不变的信条。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哲学、社会互动史研究》:
  约翰·加尔文,生于法国,希望改变他自己的祖国。1541年当加尔文在日内瓦掌权时,加尔文派传教士在法国已经有很大影响力,1562年爆发了宗教战争,到1562年有20%的法国人成为加尔文主义者。帮助加尔文主义者的原因是法国的贵妇转为加尔文主义者,影响到她们的丈夫,这些丈夫们都控制着自己的私人军队。
  1562年,法国国王意外去世,遗孤成为继承人。天主教和胡格诺新教派发生争斗,为摄政权而斗。这两派都相信国王的信仰将决定国家的信仰和法律。不久,所有的法国人都卷了进来。尽管胡格诺派是少数,但他们足够强大难以被打败,战争持续到1572年才休战。新教领导人纳瓦拉的亨利迎娶法国国王的天主教姐姐。在这节骨眼上,法国王后的母亲凯瑟琳·D.梅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撕毁停战协定。凯瑟琳与天主教派密谋在婚礼上处死所有胡格诺派领导人。8月24日(圣巴塞洛缪节)清早,大多数胡格诺派领导人被杀死在床上,城外的2000-3000新教徒被天主教暴徒屠杀。当巴黎大屠杀传到其他省,1万或更多新教徒惨遭杀害,惨叫声传遍法国。亨利带着他的新娘逃走了,后来他继承了法国王位,就是亨利五世(1589-1610在位),继位后就是波旁王朝,该王朝延续到1792年。1593年亨利做出让步,颁布特赦令容纳法国天主教多数人。特赦令承认天主教为法国的国教,但胡格诺派贵族可以在自己的城堡担任官职,主持宗教事务(巴黎除外)。胡格诺派被允许拥有城镇和设防,有自己的军事防务。尽管特赦令的意图是用两种信仰来铸就一个法国,但是法国市民被宗教所分割,使用不同的法律体系。
  1560年战争再次在荷兰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爆发。当查尔斯五世1556年退休到修道院(两年之后过世)他割让了所有神圣罗马帝国之外的土地和匈牙利给他的儿子菲利普二世(1556-1598在位)。菲利普出生在西班牙,喜欢按西班牙方式来统治。他把荷兰看作是处理西班牙事务的收入来源。与其父亲不同,菲利普喜欢直接统治荷兰,这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加尔文教派的发展加速了紧张。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菲利普有自己宗教改革的想法。在冲突之前,他写信给罗马教皇,说道,与其让真正的宗教和服务上帝受到损害,还不如我自不当异教徒的统治者,哪怕牺牲一百次也无所谓。
  1566年荷兰激进的新教徒横冲直撞,洗劫天主教教会,砸烂玻璃,毁坏雕塑。尽管当地军队已经控制了局势,菲利普仍然派遣了一支万人队伍,由西班牙阿尔瓦公爵带队去消灭这个低地国家的清教徒。阿尔瓦特别法庭,“血洗委员会”,审查了12000名被控异教徒,9000人被控有罪,1000人被处死。
  威廉,欧洲最富有的人,因继承了在德国和法国的普罗斯旺的财产。威廉反对菲利普。虽然出生于路德教会家庭,威廉却被培养成一名天主教徒,他是国王查尔斯五世的支持者。威廉具有超强沉默能力,隐藏自己的宗教立场。其实他很健谈,因为西班牙的关系他反对菲利普二世。作为帝国代表签署法国和西班牙战争的条约时,听到西班牙欲征服荷兰的计划,他厌恶西班牙。1566年逃到荷兰之后,他转为一个新教徒,需求法国、德国和英国新教徒的支持,组建了一支海盗袭击队,沿荷兰海岸袭扰西班牙商船。
  阿尔瓦的暴政和随意征收10%的销售税帮助威廉的解放事业,威廉要.使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中解放出来。1572年威廉夺取了荷兰北部,西班牙军队几次想重控此地,都无果而返。新教徒凭借地理优势获得成功。威廉被一名天主教徒暗杀,威廉儿子继续领导抵抗。1609年菲利普签署停战协定,含蓄地承认北荷兰共和国成立,这些地方也是加尔文教徒集中的地方。荷兰南方仍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回归到统一的天主教的世界之中。
  1618年一场新的战争爆发了,这次是在德国。这就是史上所说的三十年战争(Thirty Years' War)。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彼此交战。战争始于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战争,迅速升级为德国的宪法争端,结束于宗教无关的国际事务。从1555年签署的奥格斯堡和平条约到1618年战争爆发之前,这个阶段加尔文教徒取代了路德教徒控制了德国一些地区。
  1618战争爆发的时候,德国的加尔文教徒及时援助波希米亚人(Bohemians)反对费迪南二世(FerdinandⅡ),也就是新任的波希米亚国王,该国王极力反对新教。德国的天主教徒发动了无情的反击,首先在波希米亚,后在德国。费迪南在1619年成为神圣罗马皇帝和德国天主教军队的领导者。用了10年时间,德国天主教联盟清除了新教教义的影响。
  费迪南德成功再一次危及德国王子们的自治,包括那些天主教王子们的自治。当瑞典路德教王子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带兵挺进德国支持新教事业时,几个德国天主教王子欢迎他。讽刺的是,天主教法国,在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的授意下,资助古斯塔夫的军队。黎塞留决心抵制哈布斯堡王朝的联盟对法国的包围。古斯塔夫的军队成功了,但自己在1632年的战役汇中阵亡。红衣主教黎塞留被迫支持瑞典军队。1635年他派法国军队加入瑞典军队。1635-1648战争是法国和瑞典联军在德国战场同奥地利和西班牙联军作战。
  德国遭受了重大损失,德国很多城市多次被包围和洗劫。靠抢劫而活的士兵对市民毫不留情。瘟疫和疾病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德国一些地方人口损失一半,另一些地方幸免于难。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平方案的签订(The Peace of Westphalia)结束了三十年的战争,法国宣布获得胜利。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Austrian Hapsburgs)被迫投降,归还被占领的德国领土。德国重回到1618年宗教分裂的时代,新教集中在北方,天主教集中在南方。
  宗教的分裂造成不必要的悲剧。人们不得不讨论宗教如果不引起战争的问题。正是由于君主的贪婪、民族主义对宗教超国界的控制导致了战争。教会分裂是由于压制自由思想的结果。尽管中世纪打压异教徒,大学教授的独立思想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中世纪大学课堂允许猜测式教学,印刷书籍也比较容易,但是,天主教会还是出版了一系列禁书的目录,这些书是禁止阅读的。甚至,一些新教运动也是被禁止的,如加尔文主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为何要研究科学、哲学、社会的互动史?
1.2 研究的方法
1.2.1 定性研究
1.2.2 哲学诠释学
1.2.3 性能文本方法

第二章 古希腊古罗马科学、哲学、社会
2.1 上帝、权力、管理的肇始
2.1.1 埃及的神、权、管
2.1.2 集体游牧与统一的神:犹太教的诞生
2.1.3 古希腊社会:征伐、文化交融,“神”次之
2.2 古希腊的科学、哲学、管理
2.2.1 对世界的科学猜测与哲学抽象
2.2.2 柏拉图的理性
2.2.3 亚里士多德:开创哲学与科学的融合
2.2.4 生产管理活动下的科学与哲学
2.3 古罗马科学、哲学、管理的互动
2.3.1 市民、非市民、奴隶
2.3.2 适应奴隶制的教育管理
2.3.3 奴隶制管理对科学推动有限
2.4 重塑基督教哲学
2.4.1 罗马人从排斥到接受基督教的过程
2.4.2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基督教的生死观
2.4.3 科学的目的是解释“上帝之城”
2.4.4 教会接受封建制管理:生产力根源
2.5 伊斯兰哲学、科学、管理
2.5.1 伊斯兰——元神“安拉”:贸易管理与信仰思想相统
2.5.2 科学随征服和交流而发展
2.5.3 伊本·鲁西德:发现伊斯兰教义与科学的矛盾
2.5.4 伊斯兰教与科学

第三章 中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3.1 教会权力扩大与宗教偏见对技术传播的阻碍
3.1.1 罗马国衰落与日耳曼部落入侵
3.1.2 教皇权力兴起
3.1.3 宗教偏见阻碍了技术传播
3.2 新封建制度管理
3.2.1 法国新封建社会的兴起:贵族、教会与社会分层
3.2.2 土地分封制管理是中世纪法国强大的原因
3.2.3 教皇君主制度管理
3.3 教义新解与十字军东征
3.3.1 奥托《两类城市》:寻求教会与封建的合作
3.3.2 十字军东征对基督教世界的意义
3.3.3 十字军东征对社会、科学技术的影响

第四章 十二世纪与十三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4.1 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科学与宗教融合
4.1.1 中世纪神秘主义与科学假说相结合
4.1.2 世俗权力寻找教皇权力之外法理学的科学依据
4.1.3 神学,哲学、科学与管理相结合
4.2 十三世纪:基督教世界观的重构
4.2.1 教皇英诺森特三世的宗教管理改革
4.2.2 多明我会:科学与宗教是同一真理
4.2.3 方济会:开创清修和传教的新路径
4.3 十三世纪的社会
4.3.1 城市从贸易管理中兴起
……

第五章 十四世纪十五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第六章 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第七章 十八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第八章 十九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第九章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社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