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都北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93017
  • 作      者:
    阎崇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再现北京历史文化,内容务求丰富,史实务尽翔实,图片务冀精美,结构务期严谨。本书的叙述,以时间为经:自石器初晖、青铜文明、燕都蓟城、北方重镇、三燕建都、辽代南京、金代中都、元代大都、明代北京、清代京师至民国北京,划分段落,纵向铺叙;复以事物为纬:自历史事件、名人胜迹、城池宫殿、坛庙寺观、园林陵寝、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帝后生活、坊巷市俗至岁时节令,分设纲目,横向铺叙。这样经纬交织,纵横错综,以复原中国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面貌。
展开
作者简介
  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崇焕研究会会长、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袁崇焕研究论集》、《燕史集》、《燕步集》、《满学论集》共4部;专著有《袁崇焕资料辑录》(合)、《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清朝皇帝列传》、《正说清朝十二帝》等22部。主编《袁崇焕学术论文集》、《戚继光研究论集》、《20世纪世界满学著作提要》、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七辑等14部。先后发表明史、清史、满学论文2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都北京》是一部文图并茂的北京历史文化的实录。它以翔实的史料和精美的图片,记述了北京50万年以来发生、发展,特别是作为元、明、清三朝帝都的演变过程,及其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重要地位。《中国古都北京》在对北京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商贸、宗教等阐述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每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园林、建筑及宫廷生活和市井民俗。《中国古都北京》既有全面系统的内容,又有文化艺术的价值,既有历史表述,又有国际视角,重现了古都北京的历史景象。
  《中国古都北京》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聚集了一流作者、一流摄影家、一流装
展开
精彩书摘
    打开世界地图,在东方的中华大地上,刻划着两道伟大的人工奇迹:一 是蜿蜒起伏、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另一是晶明平直、纵穿南北的京杭运河 。它们历史之悠久,工程之伟大,作用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和在世 界,有哪一项文化遗产能与之相比拟呢?长城内外,运河左右,座座城市, 星罗棋布,宛如中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星汉。而在万里长城拱卫的中心和京杭 运河漕运的终点,闪耀着一颗最明亮的星辰,这就是中国古都北京。 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过许多传说,以后还会有。她那幽闭的涂着神 秘色彩的美,不知诱发了多少人关于东方那神穹仙宇的遐想。琼楼玉宇,金 殿飞阙,其实正是东方文化的光辉典范。 北京城的规划与设计,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君权至高,神权至上。城市 布局中心的紫禁城,更是皇权的象征。当大地送暖,万木染绿,登上景山中 峰的万春亭,举目远眺,面前会展现出一幅世界上最壮丽的图画:绿色筒子 河与灰色紫禁城的画框之中,一片黄色琉璃瓦顶金光闪烁的宫殿之海。 北京城营建的主题和布局,是中国三千余年都城建设的总结。中国最早 的都城,有“三皇五帝之都”的传说。这就是太古时代伏羲都陈,神农都鲁 ,黄帝都有熊;少吴都穷桑,颛顼都高阳,帝喾都高辛,帝尧都平阳,帝舜 都蒲坂。这些传说尚待考古发掘的印证,更无从知道上述城垣宫室的布局。 但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得知,从商朝以来,都城的平面几何形状,并不完 全一致。中国的古书《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 广川之上,高毋近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 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意思是说,都城的选址,不宜离河太远 ,也不宜离河太近;离河过远会用水不足,离河过近又要筑堤防洪。都城要 依山川形势营筑,城墙不一定要方正规整,道路也不一定要平直整齐。 符合上述理论所营建的都城,形制不一,各具特色。商代一方国都邑盘 龙城,建在地势不平的小半岛上,城垣随地势起伏环岛而筑,呈菱形。赵国 都城邯郸平面似“品”字形。古成都的都城为圆形。闽国都城长乐(今福州) 的城垣呈蟠桃形。江苏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呈三圆形一三重城垣,三道濠河 ,水护城,城依水,景观独特,蔚为新奇。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相传为 人体形。这些不规则的都城,多是国家分裂时政权的所在地,他们不可能在 更大范围内选择都城的城址。即使作过中国统一政权的都城,因受地理条件 的限制,其形制也有不规则的。如明初的应天府(今南京),北临长江,西濒 秦淮河,东依钟山,东北邻玄武湖,城墙依山水之势兴筑,逶迤凸凹,颇不 规整。然而中国都城的主要形制是方正型。最早提出都城方正型理论的,是 儒家经典《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这就是都城方正型理论,它包括四项相互联系的原则:即城垣方正,街 道齐整,祖社朝市,布置对称。这就是说,都城呈方形,每边九里,旁开三 门。城中的道路,纵横各九条,路宽可以九辆车并行。左翼是祭祀皇帝祖先 的太庙,右翼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前面为皇帝治居的宫殿,后 面为人们交易的市场。 这种规制严整的都城方正型理论,是儒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在都城规划与 建设上的体现。儒家学说认为天圆地方,国字外面为“口”,就是表示疆域 。作为国家政治心脏的都城,围绕以“口”形的城墙,都城便成为方正型。 它既是进行防御的军事城堡,又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政治象征。在中国历代都城中,符合上述儒家方正型理论的都城,元大 都城是突出的一例。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为明、清的北京城。北 京城是依照《周礼·考工记》都城方正型理论营建的现存惟一的典型。 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京城池宫殿、坛庙寺观、陵寝苑囿、门阙楼台、王 府民居、坊里市场,都是在北京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北京有着漫长而悠 久的历史。从北京人揭开北京历史的第一页,迄今已有约50万年。而从琉璃 河西周古城揭开北京城史的第一章,至今也已有三千余年。 由公元前11世纪以来,北京曾先后12次为都,这就是:蓟、燕、前燕、 大燕、刘燕、辽、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初期),当今又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首都。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自西周以来,北京先为方国的都邑。 秦和两汉时期,北京发展成为统一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从北朝至五代,北 京“三为燕都”,这是它将正式成为都城的历史信号。辽代的陪都南京(燕 京),则拉开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的序幕。至金代的中都,北京才第一次成 为皇都一北中国的政治中心。尔后,在元、明、清三代,北京发展成为中国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古都北京这样悠久的历史,不仅在中国各历 史名都中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在世界诸著名首都中也是仅见的。 中国自秦始皇到清宣统的两千年皇朝历史,大体可以分作前后两段,前 一段的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西安。其问政治中心经常东西摆动 一秦在成阳,西汉在西安,东汉在洛阳,唐在西安,北宋在汴梁(今开封)。 后一段的一千年,中国的政治中心主要是在北京。其间政治中心经常南北摆 动——辽上京在临潢(今内蒙巴林左旗菠萝城),金都先在上京(今哈尔滨市 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北京),明都先在金陵(南京)、后在北京,清都先在 沈阳、后在北京。从上述可以看出一个有意思的历史现象:中国两千年皇朝 历史政治中心的摆动,先是东西摆动,后是南北摆动,从而呈现出大“十” 字形变动的特点。 就其后一千年来说,辽、金、元、明、清五朝,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国内 的民族融合。辽一契丹、金一女真、元一蒙古、清一满洲,五朝中有四朝是 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国内民族文化交流、国际东西文化交流,就成为近 千年来北京文化发展的显著特征。 总之,古都北京的历史,像一条滔滔的江河。要对这一历史做概略叙述 ,需从它的源头一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开始。P9-11
展开
目录
序言
引言
自然环境
石器初晖
青铜文明
燕都蓟城
北方重镇
三燕建都
辽代南京
金代中都
元代大都
迁鼎大都
元大都城
百货汇集
科技文化
中外交流
明代北京
北京城池
紫禁宫殿
皇家御苑
坛庙寺宇
科学文化
长城运河
三大英杰
帝王癖好
明十三陵
清代京师
迁都燕京
紫禁宫廷
皇家苑囿
帝后生活
经济发展
编纂图书
科学教育
文学戏剧
绘画书法
王府民居
节令习俗
清东西陵
民国北京
元、明、清年代表
北京历史大事年表
图版目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