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父亲杜平:纪念杜平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34137
  • 作      者:
    崑岺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崐岺,四十年代在延安出生的两个延安娃。
展开
内容介绍
    《父亲杜平:纪念杜平将军一百周年》由杜平将军女儿撰写,计20余万字,收入杜平将军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100余幅。在七十年革命征程中,杜平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艰苦奋斗,出色工作。抗美援朝期间,杜平主持和全面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工作,志愿军先后涌现了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1960年初,时任沈阳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在听取雷锋先进事迹汇报后当即批示:“雷锋精神十分重要,值得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投笔从戎
    (1929年~1931年)
    大学毕业的父亲,已经不是过去重科举求官禄光耀自家门楣的读书人,新思潮的影响,新知识的熏陶,视野的开阔,世界的风云,激发了他变革社会的满腔热忱,他从自家看到了国家.,从本家族想到了整个民族,他的前途,他的命运,已经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我要参加正规军"
    万载,位于江西省西部偏北,是低山地区。西北较高,属九岭山余脉,东部较低,居锦江源头。群山起伏,河溪交织,一派山清水秀景象。想来这应该是民丰物阜之乡,由万载地名的传说也验证了这点。据传,当地自古就生产一种上好的一季稻米,上贡给朝廷得到皇后的特别赏识,说要千年万载吃这种贡米,于是皇帝下旨将该地更名为万载。名字表达的是一种美好愿望,实际上却没有千年万载的太平盛世。历史上,万载处吴楚之地,群雄逐鹿,王朝更迭,战火频仍,遍地疮痍,给万载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也点燃了万载人民前赴后继的反抗烈火,涌现了一批像抗元壮士彭国玉、反明斗士邱仰寰那样的起义领袖。当年太平军进驻万载,也涌现了无数踊跃参军的反清将士。现代,万载处在著名的江西红色革命根据地,曾是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所在地。在轰轰烈烈的国内革命战争中,万载儿女转战大江南北,喋血长城内外,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还养育出了多名共和国的开国将领:杜平、王宗槐、谢胜坤、彭盛、罗章。在万载县城的湘鄂赣革命纪念馆中,就专有一展馆展现这些老红军的戎马生涯和丰功伟绩。
    黄茅地处万载的最西部,紧邻湖南省。我回老家时看见村子最西头有一条通向湖南的小路,村里老人曾指给我看:当年你的父亲就是走这条路上大学的。这是一条不宽的小土路,两边长满了高高的草。我想,现在不会再有人徒步从这条土路上来往于省与省之问了吧。正是黄茅所处的位置,使她既属于江西,又有更多的来自湖南的信息,而湖南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新思潮最为涌动澎湃的地方。
    那还是父亲读小学的时候,萍乡本家有一个叫杜昂的年轻人,在湖南读书,思想进步,参加了讨袁护国军的斗争,后来失败被追捕,不能回乡,投奔祖父而来。同来的还有两个护国军的年轻人:曾先生(浏阳人)和王先生(萍乡人),其中一个还是反袁将领蔡锷的高参。父亲记得常和他们一起在自家后院的小竹林里挖笋,他们一边挖,一边给父亲讲革命的经历,讲蔡锷将军的传奇故事,这对父亲来说算是最早的革命启蒙。他们住了约一个月,等风声平息之后,祖父才把他们送出去。父亲参加红军后多方打听过杜昂,听说他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父亲读中学时,中国进人大革命时期。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1911年10月,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员在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山在绝境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了他一生最有意义的伟大转变。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孙中山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担任了大会主席,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改组了国民党,选出了包括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等在内的中央委员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5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参与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他借鉴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军校设置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蒋介石出任校长,廖仲恺出任党代表,周恩来出任政治部主任,实行军事政治并重的方针。7月,国民党农民部在共产党员林伯渠主持下,在广州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一颗巨星陨落了,举国上下痛悼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中国人民永远缅怀和追念这位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变迁的世纪伟人。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同时将所属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在共产党的积极倡议和参加下,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讨伐军阀政权的北伐战争。几个月的时间里,革命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摇摇欲坠。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26年9月,北伐军一部进抵万载,取消了县公署,建立了万载县政府,成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同时还成立了万载县总工会、农民协会、商民协会、妇女解放协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组织,并组建了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工农武装。北伐进军一如秋风扫叶,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势。万载百姓欢迎犒劳北伐将士,送儿送郎参加北伐军队。中秋前夕,民众代表送十几担月饼慰劳向南昌进军的第三军官兵……校园内也沸腾起来,师生们群情激昂,抨击时弊,指点江山,纵论国事,抒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抱负。正读中学的父亲加入了学生联合会,是本校学生会负责人。后又被选为全县联合会驻会常务委员,负责宣传工作。父亲走出校门,到民众之中,满腔热忱地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父亲还组织文艺宣传队,经常在街道、广场自编自演“文明戏”。父亲曾笑着回忆说:“那时都不愿意演地主老财,只好我上,结果我的演技逼真夸张,博得掌声喝彩一片。”这些活动使父亲得到新的体验,受到新的熏陶,是他参加政治活动的开始。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北洋政权岌岌可危,全国工农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一味妥协退让,遂使蒋介石一步步控制了国民党的党权和军权,逐步变成了国民党的新右派。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突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汪精卫也在武汉制造了反共事变。至此,全国一片白色恐怖,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而蒋介石逐步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反共、反民主、反人民的新军阀的统治。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由高潮转入低潮。但是,“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27年8月1日,在党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发动了“南昌起义”。9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湘赣边界组织了“秋收起义”。1928年4月,实现了著名的朱、毛胜利会师于井冈山,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7年秋到1928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区,约计12个省140多个县领导了规模不等的武装起义,这些起义高举武装斗争大旗,给残酷镇压革命的国民党反动派以有力的回击。尽管屡遭失败,但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给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使革命群众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正是在这个时候,父亲结识了共产党员梁志泉。
    梁志泉,萍乡人。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负责宣传工作。1927年夏,梁志泉参加了家乡共产党领导的斑竹山暴动,失败后被追捕,家被抄,遂化名王若僧,经亲友帮助,密往黄茅,住在我的祖父家中避难。那时父亲已在长沙读大学,仅假期回家。梁志泉比父亲大两岁,萍乡中学毕业,又是搞宣传的“同行”,两人一见如故,经常抵足而眠,彻夜长谈,探讨马克思主义,畅想共产主义革命远景。梁志泉还带来一些革命书籍及宣传资料,现今老家还留有一本《独秀文存》。梁志泉是父亲结识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促使父亲以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梁志泉在黄茅住了一年多,革命形势有所好转,梁志泉决心独自上路去找党的组织。1929年冬,梁志泉在途经高桥时不幸遇难。噩耗传来,全家震惊,父亲失声痛哭,为失去一位挚友不胜惋惜。经多方了解才知:当时黄茅金钟湖一带山区,共产党领导的秘密组织已具相当规模,使当地的地主武装民团十分恐慌,他们到处追捕“共党嫌疑分子”,这就促使各游击队十分警觉。梁志泉一进入山区,因口音不同,来历难辨,被游击队误认是民团密探而被错杀。直到革命胜利,父亲才有机会向有关部门写信详细说明了梁志泉的情况,澄清了他的历史,后经组织调查核实,追认梁志泉为革命烈士。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黄茅之子
走出黄茅乡
黄茅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第二章 投笔从戎
“我要参加正规军”
初见军长黄公略
毕生何奋勇教诲益终身

第三章 征途漫漫
红军早期的无线电队政委
只字无差报长征
一张珍贵的任命书
固守千里河防
毛泽东的亲切召见
“那时毛主席很讲民主”
战火岁月中的亲情
从陕北到东北
辽沈战役的情况报告
伟大的历史瞬间

第四章 开国新篇
首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人道处理战俘问题
“金日成要我当大使
慧眼识雷锋
心系“好八连”

第五章 “文革”狂潮
当中央代表
任江苏省军管会主任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
“一月会议”违心作检讨
“许世友打不倒,杜平也打不倒
“批林批孔”中被免职

第六章 欣逢盛世
金秋时节传喜讯
复出之后
老骥莫偷闲
“九。老人”的书法情结
大树生前号,长城死后名
附录:父亲诗词摘抄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