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国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35390
  • 作      者:
    左玉河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引子<br>第1章 旧学新知<br>一、颇为自豪的忠烈之后<br>二、性情忧郁的小秀才<br>三、秉性耿介的海宁才子<br>四、在人生的十字街头<br>五、到上海研求西学<br>六、结识罗振玉<br><br>第2章 辗转独学<br>一、进步神速的独学时代<br>二、数次研读康德著作<br>三、可信与可爱之间的烦恼<br>四、学术“三无”说<br>五、红学研究的新境界<br>六、创造崭新的美学天地<br>七、提出“美育”的第一人<br><br>第3章 京华初度<br>一、情感与理性的张力<br>二、填词的意外成功<br>三、首倡词之境界说<br>四、戏曲史研究的开山之作<br><br>第4章 避居日本<br>一、转向古史研究<br>二、名重学界的考证力作<br>三、合作攻关的《流沙坠简》<br>四、金文研究的新突破<br>五、步入甲骨研究的殿堂<br>六、一场学术公案<br><br>第5章 扬名学界<br>一、委蛇遗考群中的操守<br>二、甲骨文字的缜密考释<br>三、轰动学界的《殷周制度论》<br>四、走向证古的大师<br>五、北京大学通信导师<br>六、数拒薪金传佳话<br><br>第6章 京都际运<br>一、南书房行走<br>二、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br>三、平生佳运在斯时<br>四、书成自谓绝代无<br>五、为人称道的二重证据法<br>六、二重证据法的特色<br>七、兴亡原非一姓事<br>八、蒙元史研究的新贡献<br><br>第7章 孤僻性情<br>一、喝大缸酒的“高阳酒徒”<br>二、为溥仪与北大决裂<br>三、大清皇帝同学少年<br>四、爱吃甜食和红烧肉<br>五、老实得像条火腿<br>六、长子潜明之死<br>七、金石之交破裂<br>八、误会究竟在哪里<br><br>第8章 大师之死<br>一、枪毙叶德辉引起的惶恐<br>二、从容自沉昆明湖<br>三、自沉之举惊宇内<br>四、流传最广的殉清说<br>五、文化殉节说<br>六、罗振玉逼迫说<br>七、悲观厌世说<br>结语:鲜明的治学特色<br>附<br>年谱<br>主要著作<br>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在哲学、文学、戏曲史、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献、西北地理、蒙元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28岁发表《红楼梦评论》,开创了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念来分析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之先河;33岁发表《人间词话》,首倡“境界”说,把古典诗论引入到一片全新的美学视野,为中国诗学、中国美学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36岁发表《宋元戏曲史》,成为戏曲史研究的开拓者。他以二重证据法系统地考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名号、世系和称谓,立论精确,为学者所叹服。梁启超称他是“学界重镇”,郭沫若誉之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金字塔”,连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也认为,“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