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鸿荒孤棹.上卷,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2522
  • 作      者:
    黄奇逸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黄奇逸,1950年7月生于四川井研县,1980年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先生处,现供职于本系。黄某质简寒,好清谈,枯肠荒肚也能敬陪大羹玄酒早下肚皮的朋友,毕露着锋颖,兴味浓快地侃到月半三更天。黄某发有一定学术影响的论文多篇:《古国族名前“有”字新解》、《甲金文中王号生称与谥法问题的研究》、《诗王风、二南地望辨》、《释沃丁》、《商周研究之批判提要》、《商周研究之批判辨疑》、《甲骨卜字解》等。后三篇,作者意在建立一个全新的甲金文认识体系,海内外学界已动关注。除本书上、下卷外,黄某还自悲自喜地撰有专著《艺术的平衡》。据说,他还有一部上百万字的社会伦理学著作,但他还不愿宣露书名与内容,怕在专专剪浊除晦的人际关系、社会舆论中又被说成一场是非,故黄某常常稚头拙脑地提醒朋友的一句话是:“我讲的这件事,千万不要给外人说”。虽如此,黄某落入褒贬的闲是闲非偏生最多。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对炎黄文化是一种新的认识体系。以前,学术界认识中国上古文化,主要从物质的角度着眼,《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却换成了宗教与文化精神的眼光,并调整了研究者观察古人类的时空距离。这样,《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以全新的眼光讨论了中外古文字的源流、先秦诸子、十三经、上古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流变,并对儒、道的实质,中国与古印度、巴比伦在语言文字、文化、宗教上的关系作了重新认识.对胡适、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包括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否定中华民族炎炎赫赫上古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在研究的方法上有新的建立,使《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更逼向对事物深一个层次的认识,这样,以前上古文化研究中许多无法索解的大问题,《历史的荒原: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增订本)》中都得到了较圆满的回答。
展开
精彩书摘
    历史学,描述古人深邃的神秘精神,比描述古代社会的各种虚浮现象重要得多。克罗齐(B. Croce)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说:“精神本身就是历史。”法国布罗代尔1958年在《社会经济年鉴》上发表的《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间段》中认为:“政治、军事、外交事件犹如天上的雷电,一闪而逝,只是一种喧嚣一时的新闻。”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中说:“作者(指伏尔泰自己)企图进行尝试,不为后代叙述某个个人的行动、功业,而向他们描绘有史以来最开明的人们的精神面貌。”
    到现在为止,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仅仅局限于以事件为核心的研究范围,而我们真正应该认识的却应是这些事件背后的支配精神。是中国上古特有的宗教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结构。任何个人与某种单一的思潮都不能宰治中国的远古社会。这样,必然导致本书把历史学、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现象学、神话学等多学科综合起来通盘考察。
    我并不认为本书已完成了书名《古文化的哲学结构》大而无当的论题的全部内容——我并不引为憾事。谈何容易!人类古今的文化行为那么复杂,精神世界那么博大、广阔。并且,我也从没认为此书所阐释的自视高明的结构是独一无二的形式。那么,此书之所以还有一点价值,是因为笔者想在似乎无序可寻的万缕千丝中,寻绎出历史变化的时空里起主导作用的经络;笔者极意躲开现代高度发展了的文化观,尽可能真实地进入原始文化的原野,与读者一道观察与思考:我们真的就已认识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先祖及其历史吗?
展开
目录
上下两卷总前言
前言
前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多种并存的文字范式
第二章 仓颉文字

第三章 甲文是形声字吗——兼论“六书”
第一节 象形字
第二节 假借字
第三节 形声字

第四章 商周的文化
第五章 中国历史的黑洞与文化的繁荣
第六章 《春秋经》、《三传》、《国语》的成书
第一节 《春秋经》的成书
第二节 《左传》的成书经过
第三节 《公羊传》的成书经过
第四节 《彀梁传》与《国语》的成书经过

第七章 从黑洞里走出来的《诗经》——附论《楚辞》与“乐”
第一节 《诗》的祭歌挽歌性质总说
第二节 《诗》的祭歌挽歌性质百例
第三节 《诗》杂说
第四节 关于《楚辞》的宗教性质
第五节 说“乐”

第八章 《易经》的成书经过及庖牺文字
第一节 庖牺文字与八卦的关系
第二节 出土器物上的刻画非“数卦”论
第三节 古代数字的起源
第四节 再论干支的原始义
第五节 相关诸问题
第九章 从黑洞里走出来的《尚书》
第十章 先秦诸子的渊源
第十一章 清代古史辨派学者的历史过失
第十二章 中国上古社会及君臣们
第十三章 上古传说宗教结构——兼论中国上古无图腾制
第十四章 上古王号中所涵容的宗教精神
第十五章 上古社会的变迁与宗教的关系
第十六章 上古书难读的原因
第十七章 宗教、祭祀与古文化的关系
第十八章 余论
第二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