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093659
  • 作      者:
    吴筑清, 张岱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故事》具备一般电影史书的史学价值外,还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宣传延安电影团这面光辉的旗帜,可以使文化艺术工作者从延安电影团的光荣历程和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重张艺术与政治完美结合的“延安电影风格”,弘扬开拓“延安电影精神”,全力推动“主旋律”创作,促进中国的电影事业能够在新时代有更大的发展。
    同时,《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故事》还将填补中国电影史上关于延安电影团这一段历史的空白。作者作为延安电影团重要成员的子女,不仅自身掌握着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而且还亲自走访了许多健在的延安电影团成员,查考了相当多的史料,因此不少图文史料均为首次发表,这就使《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故事》具了有相当重要的收藏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电影战线上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不仅在中国电影行业中建立了党的力量,而且为党培养出一批进步的电影专业人才,为以后党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延安电影团的骨干就是在这些进步电影的创作中,经受了革命思想和革命艺术的锻炼,逐渐成长为党的电影工作者。
    《桃李劫》
    1934年夏天,左翼电影运动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不得不改变斗争策略,开辟新的阵地。在电影小组领导下,通过同进步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电通电影制片公司”(简称“电通公司”)成立了,党的电影小组五人之一的司徒慧敏成为公司的法人。这是以当时合法的商业模式运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商业电影公司,故被国民党称为“赤色大本营”。电影小组动员了一批左翼戏剧工作者进入公司做电影工作,他们成为电影战线上的新兵,其中就有延安电影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袁牧之和吴印咸等人。
    《桃李劫》是电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成功与否关系着电通公司的生死存亡。袁牧之担任了该剧编剧和男主角,这是他从戏剧转到电影方面来的第一个作品。电影用倒叙的方法表现刚从学校毕业的两个青年陶建平和黎丽琳,抱着“为社会谋福利”的理想,走人社会。他们结婚后,陶建平因不满公司老板的不良行为愤而辞职,失业后到处遭冷遇而不得不转做苦工以养家糊口。黎丽琳则因险受老板侮辱而无法继续工作,产后病弱受伤而死。陶建平为救妻被迫偷钱遭捕,又在反抗中误杀人,被处死刑。一个有为的青年就这样被旧社会葬送了。电影在振奋人心的《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的歌声中结束。袁牧之以清醒的态度,对当时的现实生活进行深刻细致的观察并且进行再现,通过这对知识青年的遭遇、反抗和最终家破人亡的悲剧,揭露和控诉了不合理社会的黑暗和无情。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因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在民族危机下青年学生参加民族生存斗争的爱国热情和担负起天下兴亡重任的决心,成为传世经典之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电通公司这群新人摄制的影片获得观众的好评和强烈反响,在当时是卖座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电通公司的进步电影接触了时代和社会的脉搏,说出了群众的心声。电通公司也凭借党的领导和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在濒临危亡的时刻得救了。而袁牧之和陈波儿作为主角也由于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而声誉远播。除此之外,袁牧之在《桃李劫》中对中国的有声电影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在此之前的影片用蜡盘发音,声音仅仅是机械地配合画面,还谈不上成为电影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袁牧之成功地运用了动作或环境的声音来渲染气氛的有声电影技巧,使音响真正成为一种表现手法。《桃李劫》标志着中国电影从技术上和艺术上都已进入全新的阶段。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党的电影事业从这里开始
第一节  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的诞生
左翼电影运动
第二节  进步电影人才
《桃李劫》
《风云儿女》和《都市风光》
《生死同心》和《马路天使》
志同道合
第三节  到武汉去
袁牧之的计划
一起奔向新的战斗目标
在武汉

第二章  建立延安电影团
第一节  党的决定
见到周恩来
党的决定
到延安去建电影机构
第二节  出发准备
寻找吴印成
香港之行
人生转折
第三节  巨大帮助
伊文思在中国
电影器材送给延安
照相机不能少
第四节 奔向延安
从武汉出发
电影团成立

第三章  未完成的《延安与八路军》
第一节  延安策划
体验生活
拍摄提纲
第二节  黄帝陵前
意义深远的第一组镜头
在延安的拍摄
电影团驻地被炸
戏剧实践
第三节  战地拍摄
毛泽东接见
晋绥边区
晋察冀边区
白求恩大夫
吴印成与《摄影常识》
兵分两路
平西之行
晋东南之行
第四节  牧之赴苏
从前线返延安
赴苏前期准备
夭折的《延安与八路军》
滞留异国他乡
冼星海陨落在苏联
第五节  珍贵素材  门
寻找失散素材
保存下来的素材
《纪念白求恩》

第四章  第一支人民放映队
第一节  延安有了放映队
王稼祥带回第一架放映机
成立放映队
放映工作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关心和支持
实力扩大了
第二节  巡回放映
放映电影是政治工作
走遍陕甘宁边区
第三节  放映队的影片

第五章  艰苦的时刻
第一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印咸的决定
电影团的调整    门
第二节  电影团的生活
大砭沟和总政宣传部大院
艰苦生活  乐在其中
第三节  电影力量的加强
在周恩来领导下的重庆地下工作
从红岩到延安
新生力量
第四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
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
座谈会召开了
拍摄经典照片
座谈会的影响

第六章  记录历史的照片
第一节  重要的照片摄影
第一个专业照片摄影机构
工作转以拍摄照片为主
宣传抗战
摄影要讲究艺术
第二节  经典的照片
第三节  创造性的照片制作

第七章  时代主旋律《南泥湾》
第一节  南泥湾大垦荒
南泥湾
决定拍摄纪录片
第二节  摄制组在南泥湾
战斗的拍摄生活
毛主席题词
第三节  窑洞里的后期制作
准备工作
前所未有的电影洗印
编辑与“配音”
《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第四节  延安的“有声电影”
首映式
最受欢迎的影片
轰动整个边区
第五节  新《南泥湾》

第八章  窑洞电影制片厂
第一节  时事宣传是重要的责任
口头宣传
幻灯放映
图片展览
时事宣传电影《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节  纪录历史的电影资料
电影介绍
延安资料
第三节  国际合作
第一次国际合作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第九章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第一节 精兵简政
全党全军的中心工作
电影团的去与留
第二节  劳动创造生活
自给自足
发挥特长
开发副业
劳动模范

第十章  摄影训练班
第一节  鬼子的末日来到了
胜利前夕
沸腾的延安
第二节 窑洞大课堂
第一期摄影训练班
第二期摄影训练班
第三节  摄影实践
取景练习
无子弹射击

第十一章  向着胜利东进
第一节  马上去接收
形势迅速发展
派遣先遣组
接收草案
第二节  先遣组出发
跋山涉水
迎风踏雪
意外会合
牧之回来了
第三节  电影团东征
成立东北挺进纵队
第一次出发
重返延安
第二次出发
穿越同蒲封锁线
路途意外
穿越渤海封锁线
马似友永眠在安东
绕道朝鲜
到达哈尔滨
第四节  延安留守组

第十二章  兴山大会师
第一节  接收伪“满映”
特殊任务
接管伪“满映”
紧急北撤
继续北上
再向北进
为建立人民电影基地作准备
第二节  胜利大会师
华北解放区的汪洋来了
电影团到达兴山
第三节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
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诞生
电影团成员在东影
第四节  开辟新局面
继续探索
建立新中国的电影事业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成立
全面建立新事业

第十三章  永远的丰碑
第一节  事业的骨干
第二节  历史的纪念
第三节  永远的丰碑
附录一  重要文章
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光荣属于艰苦奋斗的创业者
关于解放区的电影工作
难忘的岁月
《延安电影团成立五十周年》画册前言
附录二  延安电影团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