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说晓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4028864
  • 作      者:
    巴越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新时代的歌手
说词篇
晓光歌词艺术概览
晓光歌词艺术的文化阐释
晓光词艺的回环韵昧
看到了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读后
融情于景的《那就是我》一片赤诚唱农村 ——从《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谈起
读词札记四则一首情思绵长的抒情歌曲——评歌曲《那就是我》
时代的声音 泥土的芳香——评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幽雅的画图深情的赞歌——《竹林小院我的家》、《好年头》鉴赏
颇有余味的《小橄榄)
歌词中的虚与实——兼评《那就是我》一副边陲风情画——《采蘑菇的小姑娘》鉴赏
一首不可多得的好歌——选播合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受
乡音永不改乡情永绵绵
歌词的音乐性探微——试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巴金老人爱听《那就是我》
泱泱巨人之风——浅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歌介绍——那就是我
一首健康优美的情歌——赏析《林中的小路》
人民的心声——筒评两首台唱歌曲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评歌词《竹林小院我的家》
歌词的形象要凝炼——学词札记
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赏析
时代歌声漫议——三首农村歌曲比较谈
希望之歌常青
那就是我
心底流出来的歌——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使人心弦共鸣的歌——浅评《那就是我》
浅谈歌词构思角度的选择
慢慢思来话征歌——兼析《在希望的田野上》
征实美探微
掀开“颂歌”新一页
希望之光在闪烁——浅谈《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创作
晓光的词
香茶荔枝八宝粥——当代三位歌词名家风格鉴赏
关于《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讨论
歌词创作中的现代气息——就《在希望的田野上》与陈章亮商榷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缺少现代气息
谈《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的审美价值
歌词“现代气息”的体现方式
歌词的审美评价及其他
也谈《在希望的田野上》
关于《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的一点思考

说人篇
晓光,用心去歌唱
只缘身在红尘中
相聚亦无事别时常念君——我与改革开放时代的歌者晓光的友情
水之迢逛春之盎盎——晓光印象
不想“赶集”的晓光
中央电视台“音画时尚”《在希望的田野上》
晓光作品演唱会文学本
和祖国心心相印——谈陈晓光和他的歌词创作
“从小我就热爱你”——记青年歌词作家晓光
希望之歌——记青年歌词作家陈晓光
以歌声激发爱国之情 ——访著名词作家、全国青联委员陈晓光
对歌词痴迷的晓光
他的心,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记全国青联常委、《词刊》副主编陈晓光
歌为心声
陈晓光从平凡中塑造不平凡
他踏着时代的旋律前行
年轻的声音——访词作家陈晓光
乡音·多情——访衡水籍著名歌词作家晓光
远方飘来的山歌——访著名歌词作家晓光
热血柔肠一念痴——记词作家、诗人晓光
穿越那片田野——青年词作家哓光印象
晓光难忘“面条会”
用心去歌唱
我与晓光部长的友谊
在希望的田野上——访著名词作家、诗人晓光
追求经典的人 ——记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词作家陈晓光
总体把握和实践探索

说事篇
文化是条源远流长的河
与人民的脉搏一起跳动——访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晓光
没有经典何来大师
加快文化立法进程
文艺创作需要。“参天大树”
艺术创新拒绝虚假和抄袭
追求精品工程的最大效益——访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
让精品剧目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访文化都副部长陈晓光
让我们做时代薪火的传递人——访文化部刮部长陈晓光
精品剧目不是句号——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记住绍兴,首先记住她的文化——访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
让艺术张开想象的翅膀
让昆曲艺术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越剧百年启示录——访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
心中的那支歌
他们唱起了校歌
光荣属于亚细亚——访亚奥理事会会歌曲词作者徐沛东、晓光
一曲中日友谊的颂歌——记”1997中日青年大台唱”
五十五万新闻工作者的歌——访《中国新闻工作者之歌》词曲作者晓光、徐沛东
为时代歌唱——访著名词作家晓光
《把心奉献》词作者找到了
晓光:说词说人说事

内容摘要

    《人说晓光》主要介绍晓光和他的作品。晓光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是近年来歌曲创作中一首比较突出的成功作品。从1981年诞生以来,它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几年的时间里,它被改编成独唱、重唱、小合唱等各种形式,成为音乐舞台上的保留曲目,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在希望的田野上》之所以获得这样的成功,首先在于歌曲的名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1981年正是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开始得到贯彻的一年。广大农民在党的农村政策中看到了希望,在自己辛勤的劳动中看到了希望,在金黄的田野里看到了希望。“四人帮”的那种“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谬论带给农民的灾难一去不复返了。辽阔的田野上呈现出“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美好景象。晓光亲眼目睹了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心和广大农民的心是相通的。他为这个伟大的变革而振奋,而激动,所以才能写下这充满了时代精神的语言。他不仅道出了广大农民的心里话,也表达了所有劳动者的心情。
    一首歌曲,如果继承了民族的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就比较容易受到群众的欢迎,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审美习惯。《在希望的田野上》正是这样。当然,民族的传统,民族的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这里,晓光运用长短相间的句式,不拘一格,为曲作者提供了发挥音乐表现能力的余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