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07181
  • 作      者:
    邱斌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邱斌,1974年1月生,江西信丰人。1990年入读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9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入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班,200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入读复大学中文系,2007年获文学博上学位。现为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有汉语语法学、修辞学、音系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发表过论文《Nn类“差点儿没”的固化》、《方言词语的修辞学价值》等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结合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演变来探讨与方位类词有关的一些问题。主要议题包括:方位类词的性质;方位类词的语义和语法特点;古今汉语方位类词的异同和演变;方位短语的性质;方位类词的隐现规律等。《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先对方位类词的研究历史做了介绍,接着探讨了方位类词的归类问题,并对现代汉语方位类词的空间语义及其隐喻进行了说明。然后对《左传》中14个核心方位类词的使用情况做了穷尽性描写,对新旧方位类词的交替情况做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古今方位类词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功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探讨了方位短语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方位类词的隐现规律等问题。《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分十章,各部分的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旨在确定《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所要研究的方位类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介绍了以往学者对古今汉语方位类词内涵的定义和外延的说明之后,定义了一个新的概念“方位类相关词”:凡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文献中被认作是“方位词”或“方所词、方位名词、方位标、准方位标、方位词汇成分、以指事成之处者、表所之方位之字、表有定位有界之所又表有定位有界之空、由形容词转来的表地副词、地位副词、定位词”等的词,我们便将之归为方位类相关词。根据这个定义得出古代汉语方位类相关词61个,现代汉语方位类相关词273个。
  第二章叙述了方位类词的研究近况并说明了《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的研究方法。首先分了两部分来叙述,一是以古代汉语方位类词为对象的研究近况,一是以现代汉语方位类词为对象的研究近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近期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特点是成果多、角度广、重材料、求创新。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人们对方位类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不是很统一,因而给研究和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二是方位类词的比较研究需要加强。最后对《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一些有关语料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第三章探讨了方位类词和方位后置词的归类问题。在对273个现代汉语方位类相关词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得出方位类词的四个主要属性:方域指示性、一价性、名词相关性、可后置性。然后通过分别从语义和语法角度对方位类词进行次类划分的尝试之后指出,方位类词是一个语义类。另外提出方位后置词是作为语义类的方位类词和作为语法类的后置词的交集。最后通过考察得出14个核心方位成分: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后、外、里、内、中。
  第四章说明了现代汉语方位类词的空间语义及其隐喻。首先对认知语言学家强调的空间语义的基本性做了介绍。然后着重说明了不同物体之间的方位关系和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的方位关系,用空间概念来隐喻时间的主要方式,用空间概念来隐喻的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词义扩展的主要方式等问题。最后在分析了方向、位置、处所和方位类词语义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位置是属于物体的,处所是属于事件的;方位类词本身的语义是用于表示方向或区域。
  第五章以《左传》为例对古代汉语方位类词进行了专题专书的描写。先按照字形搜索出《左传》中所有的“东、西、南、北、左、右、上、下、前、后、外、里、内、中”,并剔除其中用于人名、地名、书名等的不成词语素以得到合格的语料;然后将方位类词分单用和合用两种情况逐个进行描写,先描写其语义特点,再描写其语法特点,并进行出现频率的统计;最后汇总成表格。
  第六章描写了新旧方位类词的演变和交替情况。首先对新方位类词的产生原因和构词方式做了简单的说明;然后着重考察了双音节方位类词的产生时期:“之一”、“以一”类双音节方位类词的结构多数在先秦文献中已经出现,“以前”“以后”“以内”“以外”“之里”等在两汉时期已经出现,“以左”“以右”的用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文献中;而“一边”、“一面”、“一头”类双音节方位类词在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文献中才开始逐渐出现;另外还以现代汉语为例讨论了新方位类词的用法,旧方位类词用法的保留,旧有方位类词的新用法等问题。
  第七章对14个核心方位类词做了古今汉语的对比分析。首先指出这14个核心方位类词组成的语义场分三类:空间方位语义场、时间方位语义场和顺序等级方位语义场。这些不同语义场的形成有些时代较早,有些时代稍晚;有些义项现在还用,有些已经不用了。然后通过语义的古今对比研究揭示了这些方位类词由成词语素向不成词语素演变的过程。最后通过考察这些方位类词的语法功能,来描述它们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第八章探讨了方位类词和方位短语之间的关系。首先给出方位短语的定义:方位短语是以方位类词为核心的短语,并且方位短语不能够是双核心或多核心结构。然后讨论了一些单音节方位成分能否作为方位类词来构成方位短语的问题。另外还提出:方位后置词短语的结构规则不能够递归使用;方位短语在句子中一般用于表示范围、时间、处所、方向等语义;方位短语和名词短语的语法功能十分相似,它们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义上。
  第九章对方位类词的隐现情况做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对方位类词的“隐”和“现”做了界定。然后对方位类词出现时的语义和句法特点进行了描述。接着对语序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介词的隐现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处所语义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处所论元的话题化和方位类词隐现的关系做了探讨。
  第十章是结语,对《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论点进行了整理,并指出了《汉语方位类词相关问题研究》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样是表比喻,《史记》中名词作状语表比喻的句子比例大于“如”、“若”比喻句,《世说新语》情形相反。《史记》中,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世说新语》中,不仅方位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而且方位短语作状语大量出现,体现出近代汉语口语化的特色。郝长留(1999)研究近代汉语短语的句法功能。该文先将近代汉语短语共分十九类:主谓、动宾、动补、兼语、连动、偏正、数量、指量、并列、同位、介宾、方位、处所、的字、之字、者字、所字、比况、固定。然后文章逐一描述了十九类短语的句法功能,其中包括方位短语。这类涉及方位类词而不以方位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汉语语法研究文献还有很多,本书不作详细的介绍。
  以方位类词(或相关的空间语义范畴)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汉语语法研究文献比较丰富,这些文献体现出不同的研究角度,并且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2.1.1从语法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有些文献是从语法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方位类词的语法特点。例如:魏丽君(1991)从《史记》一书研究方位词在古汉语中的用法,该文对《史记》一书中的方位词的特点和用法加以了一定的分析,对单纯方位词、合成方位词以及常与方位词组合的词分别进行了讨论。王恩林(1995)研究方位名词作状语的分类情况,该文认为方位名词加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与方位的关系,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指向、朝向),即表示动作行为之所向;二是表示动作行为所及的范围或处所,即表示动作行为之所在;三是表示动作行为之所自。张世禄(1996)研究先秦汉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他认为所有的方位词都可以表示处所,表示时间的只限于“前、后、上、下、内、外、中”等几个。方位词可以算名词的一个附类。
展开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
1.0 引言
1.1 以往文献对古代汉语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的理解
1.2 以往文献对现代汉语方位类词及相近概念的理解
1.3 以往文献中出现的方位类相关词

2 方位类词的研究近况及本书的研究方法
2.0 引言
2.1 以古代汉语方位类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
2.1.1 从语法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2.1.2 从语义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2.1.3 从词源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2.1.4 从文化学角度进行的研究
2.1.5 一般性的研究
2.1.6 针对个案的研究

2.2 以现代汉语方位类词为主要对象的研究
2.2.1 一般性的研究
2.2.2 针对个案的研究

2.3 以往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2.3.1 以往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特点
2.3.2 以往汉语方位类词研究的不足之处

2.4 本书的研究方法
2.4.1 本书想解决的主要问题
2.4.2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3 方位类词归类问题探讨
3.0 引言
3.1 方位类词的主要语义和语法属性
3.1.1 方域指示性
3.1.2 一价性
3.1.3 名词相关性
3.1.4 可后置性

3.2 从语义上给方位类相关词分类
3.2.1 没有价性的方位类相关词
3.2.2 参照词只能是谓词的方位类相关词
3.2.3 具有二价性的方位类相关词
3.2.4 和参照点同指的方位类相关词
3.2.5 表示参照点内部非任意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3.2.6 表示参照点内部任意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3.2.7 表示参照点外部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3.2.8 表示非单一方向的方位类相关词
3.2.9 不表示参照点内部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3.2.10 只表示参照点内部区域的方位类相关词
3.2.11 只表示空间语义的方位类相关词
3.2.12 不只表示空间语义的方位类相关词

3.3 从语法上给方位类相关词分类
3.3.1 不可进入“向XV”格式的单纯方位类相关词
3.3.2 可进入“向XV”格式的单纯方位类相关词
3.3.3 不可后置的合成方位类相关词:里外里
3.3.4 只能后置的合成方位类相关词
3.3.5 可受“最”修饰的可后置合成方位类相关词
3.3.6 不可受“最”修饰的可后置合成方位类相关词
3.4 本书讨论的方位类词是语义类
3.5 方位类词的核心和外围

4 现代汉语方位类词的空间语义及其隐喻
4.1 空间语义的基本性
4.2 空间认知方式和方位类词
4.2.1 凸显维度特征和方位类词
4.2.2 空间关系和方位类词

4.3 空间语义的隐喻
4.3.1 隐喻时间
4.3.2 隐喻社会关系
4.3.3 隐喻其他无形事物或关系
4.4 方位类词词义的扩展方式

4.5 空间语义中的方向、位置、处所
4.5.1 什么是方向
4.5.2 汉语如何表示方向
4.5.3 方位类词和方向
4.5.4 位置和处所的本质
4.5.5 位置、处所和方位类词

5 古代汉语方位类词——以《左传》为例
5.0 引言
5.1 单用的情况
5.1.1 东
5.1.2 西
5.1.3 南
5.1.4 北
5.1.5 左
5.1.6 右
5.1.7 上
5.1.8 下
5.1.9 前
5.1.10 后(後)
5.1.11 外
5.1.12 里(裹)
5.1.13 内
5.1.14 中

5.2 合用的情况
5.2.1 “东、西、南、北”合用
5.2.2 “左、右”合用
5.2.3 “上、下”合用
5.2.4 “前、后”合用
5.2.5 “内、外”合用
6 新旧方位类词的演变和交替
7 方位类词的古今对比——以14个核心方位类词为例
8 方位短语
9 方位类词的隐现
10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