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词辨百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59735
  • 作      者:
    曹志彪,何伟渔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媒体从业人员,如果你是中学教师或是高校文科学生,那本书绝对适合你来使用。
  该书以阅读过程遇到的错用词汇为主要对象,以病例、诊断、辨析和链接为结构板块,以针对性、实用性和学理性的特色编辑成册。
  拥有本书,如鱼得水,如遇知友,疑问迎刃而解,思路豁然开朗。
展开
内容介绍
  它以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运用为主要内容,由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并组织出版。“慧眼书系”是其中的一个系列。该系列共出版六本,包括:《字误百解》、《字辨百题》、《词误百析》、《词辨百话》、《语病百讲》、《标点百诊》。《词辨百话》为该系列之一。
  《词辨百话》大致分为四个板块:病例、诊断、辨析和链接。
  《词辨百话》的特点有:内容具有针对性,经验具有实用性,解析具有学理性。
  《词辨百话》特别适合三类读者阅读:媒体从业人员、中学教师和高校文科学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不齿/不耻
  【错例】
  今年夏天在某市举行过一次“防汛救灾演唱会”,但省民政厅至今尚未收到演唱会一分钱救灾款。义演不义,中饱私囊,打着“义演”的幌子却无分文救灾,这种行为早已为人们所不耻。
  【诊断】
  “不耻”应为“不齿”。音同义混致误。“耻”和“齿”读音相同。“不耻”和“不齿”都是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意思完全不同。
  【辨析】
  “不齿”与“不耻”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第一,“齿”本来是名词,指牙齿。后由“牙齿”引申为“平列,列为同类”,作动词。“不齿”就是“不愿与……同列”、“不愿提及”的意思,一般用来表示鄙视、瞧不起某人的意思。“耻”原本是个形容词,有屈辱、羞隗、可鄙的意思。在古汉语中“耻”有时被活用为动词,作意动用法,有“以为耻,以为可耻,以为是耻辱”的意思。“不耻”中“耻”就保留了意动用法,意思是“不以……为耻”,如“不耻相师”(韩愈《师说》)意思就是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第二,“不齿”前边可以和“所”或者“为……所”结构连用表示被动,构成“(为)……所不齿”。如:“为人所不齿”、“世人所不齿”等。“不耻”前边不能加“所”。
  第三,“不齿”后边—般不接宾语,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宾语前加“于”,构成“不齿于……”。如:“不齿于人类”、“不齿于人”等。“不耻”不能单独作谓语,后边—般带上宾语,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如:“不耻下问”、“不耻最后”等。
  第四,“不齿”是贬义词,“不耻”是中性词。
  【正例】
  ①还有茶商盐贩,本来是不齿于“士类”的,现在也趁着新旧纷扰的时候,借刻书为名,想挨进遗老遗少的“士林”里去。(鲁迅《热风?所谓国学》)
  ②《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鲁迅《华盖集?最先与最后》)
  链接:“齿”的引申义
  要正确理解并使用像“不齿”这样的词语,弄清楚“齿”的引申义的来龙去脉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古代,“齿”本指门牙,后泛指牙齿,为名词。后来,引申为所有齿状排列之物,如古代以竹木所刻的用来计数的工具、木屐的齿钉,等等。
  再进一步抽象引申为同列、同辈,作名词。例如,唐代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中说“游于朋齿”,就是与朋友们交往。又引申为并列、引为同列,作动词。《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杨伯峻解释“不敢与齿,谓不敢与并列。”还引申为提到,说及,表示重视。《陈书?任忠传》:“不为乡党所齿。”这里的“齿”就是提及的意思。于是“不齿”就指不愿意提到,不与同列,表示鄙视。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错例】
  在第14届亚运会女子1OO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诊断】
  “不孚众望”应为“不负众望”。音近义混而致误。尽管“不孚”与“不负”音近,而含义大不相同。如果未把握关键字“负”和“孚”的含义,就可能误用。
  【辨析】
  这一字之差,“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的意思却迥然不同,主要表现在:
  第一,含义相反。“负”,义为违背、背弃,再引申为辜负、对不起,“不负众望”就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孚”原义是“信用、信任”,“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一个是不辜负大家,一个是得不到大家信任,意思截然相反。
  第二,侧重不同。两个词都围绕着众人的期望来说,“不负众望”侧重于接受重托或使命,结果完成得非常理想,令大家满意。“不孚众望”侧重于因辜负大家的期望而得不到大家信任。“不负众望”侧重在完成某一特定使命后的评价,“不孚众望”更倾向于对于某人一贯表现的评价。
  第三,感隋色彩不同。“不负众望”是褒义词,用于赞扬和肯定评价,它的反义词是“有负众望”。“不孚众望”是贬义词,用于批评和否定评价,反义词是“孚众望”或“深孚众望”。
  【正例】
  ①据说教练是在意大利球迷的强烈呼声中才决定启用这位新星的。巴乔果然不负众望,旗开得胜。(铁凝《门外观球》)
  ②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年全国高考题)
  链接:说“孚”
  孚,本来的意思是“孵化”,古文字形,像禽类伏在卵上孵化的样子。《说文解字》:“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例如宋代张载《正蒙?中正》:“子而孚化之。”王夫之注:“子,禽乌卵也;孚,范也。”范,就是孵化的意思。后来“孚”引申为信用,如《诗经?大雅?下武》中有“永言配命,成王之孚”句。
  对于这一引申义的来历,有两种解释。一是徐锴《<说文>系传》:“孚,信也,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二是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中“孚,信也”:“此即‘卵即孚’引申之义也。鸡卵之必为鸡,鸭卵之必为鸭,人言之信如是矣。”
  徐锴说是因为鸟孵卵都按照确定的时间进行,不随便乱来,因此引申为信用、诚信。段玉裁则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引申,是因为鸡卵一定会孵出鸡,鸭蛋一定孵出鸭,结果不会随意改变。尽管解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从禽鸟孵化小鸟的道理出发,告诉了我们“孚”由“孵化”引申出“信用、诚信”的根据。
展开
目录
包含—包涵
爆发—暴发
本意—本义
必需—必须
不齿—不耻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侧目—刮目
出生—出身
传诵—传颂
窜改—篡改
大事—大肆
鼎立—鼎力
定金—订金
东郭先生—南郭先生
法制—法治
反映—反应
分辨—分辩
伏法—服法
斧正—扶正
改进—改善
贡献—供献
沟通—勾通
怪癖—怪僻
国事—国是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化妆—化装
记录—纪录
祭日—忌日
交会—交汇
接受—接收
截至—截止
界限—界线
砍价—侃价
空当—空挡
夸奖—夸耀
礼义—礼仪
厉害—利害
流传  留传
留恋—流连
谋取—牟取
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品味—品位
期间—其间
启示—启事
启用—起用
情节—情结
权利—权力
赡养—抚养
身价—身家
申明—声明
胜地—圣地
失言—食言
时时刻刻—无时无刻
时事—时势
实验—试验
收集—搜集
首府—首都
竖立—树立
说和—说合
题名—提名
通信—通讯
同伴—同伙
童贞—童真
凸显—凸现
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违反—违犯
委屈—委曲
无故—无辜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五洲四海—五湖四海
效尤—效仿
心率—心律
修养—休养
修整—休整
学历—学力
讯问—询问
沿用  延用
要塞—要道
—挥而就—蹴而就
—文不名—文不值
—言九鼎—诺千金
以致—以至
姻缘—因缘
印证—引证
营利—盈利
优美—幽美
原型—原形
增值—增殖
侦查—侦察
蒸气—蒸汽
正规—正轨
直接—直截
指示—指使
质疑—置疑
终生—终身
终止—中止
住地—驻地
琢磨—捉摸
自恃—自持
阻击—狙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