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革命:语言唯心论的问题》
伊尔汉姆?蒂尔曼
这部著作是蒂尔曼完成《语言与现实:维特根斯坦的现代观》(1998)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他既不借助语言实在论,也不寻求任何语言唯心论。语言实在论主张外在的世界是客观的独立存在,且实在即存在于人心表象之中;语言唯心论则认为外在知觉的对象是由各种意义的观念所构成的一种思想体系。蒂尔曼努力尝试理解语言与现实的关系,并声称这恰恰是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路径。他对当代著名哲学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其实,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至少有两种可选择的出发点:第一种是实在论观点。它认为语言必定是以现实为基础的,现实独立于语言而存在。这种回答显然让语言与现实关系这一抽象问题变得有几分滑稽。这一观点将语言视为附着于现实并表现现实的存在。它必然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么,语言与现实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实在论的哲学肇端。第二种则是唯心论,是对实在论的反动或者颠覆。它认为现实反映语言。语言不是人类的创造,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被现实反映的存在。
维特根斯坦(1889—1951)这位20世纪最富创见的哲学大师出身剑桥,并在剑桥成就了他伟大的哲学思想。他被不同的哲学家解读,并被冠以不同的称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