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艺术家
之一:课堂上的平等交谈
下面是钱梦龙老师执教的鲁迅的《故乡》一课。
课上,钱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话题:(1)关于“我”;(2)关于闰土;(3)关于杨二嫂;(4)关于宏儿和水生;(5)关于“我”的“希望”;(6)关于写景。师生双方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学生相互质疑,共同解答,老师只是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有时也给予必要的启发、指点。下面是一小段关于杨二嫂的交谈实录:
生:为什么把杨二嫂叫作豆腐西施?
师:是啊,为什么呢?
生:西施是个有名的美人,杨二嫂长得漂亮。
师:还有个同学说是因为杨二嫂豆腐做得好,做得又白又嫩。(大笑)是豆腐好,还是她有点漂亮?
生:是有点漂亮。
师:你怎么知道?
生:是打扮出来的漂亮。
生:因为杨二嫂的关系,豆腐店的生意特别好。
师:大家去看杨二嫂,豆腐店的生意好起来了,是吗?-(笑)这样写有什么意味啊?
生:讽刺。
生:我还有个问题,99页第2行“我却并未蒙上一毫感化”,“感化”是什么意思?
生:是“影响”的意思。
师:好,还有什么解释?
生:在意识和情绪上起反应。
师:你这个解释哪儿来的?
生:字典上。
师:对了,两种意思都有。
生:因为“我”当时年纪小,所以豆腐西施虽然漂亮,“我”一点也不感兴趣。(大笑)
师:啊:我很同意你的意见。
从上面的交谈过程看,正是在“话题”的情境下,学生摆脱了被“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宽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了鼓励。这种师间的“平等交谈”,在指导思想上遵循的是“平等对话”。
钱老师认为,“交谈”区别于“谈话”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的平等态度。“交谈”的“交”,就是指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交的双方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了这样的精神联系,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的热情支持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片段正体现了钱老师这一观点。(艳茹整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