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53401
  • 作      者:
    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课题组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从课题立项到成果产出、选题热点到研究热点、学术影响到社会影响、学科发展到文化产业等方面对我国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既全面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科研的进步和社会贡献,又客观指出了我国教育科研现状与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新进展(2006-2008)》提出了转变教育研究发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教育科研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思路和对策。这对于读者全面了解我国教育科研整体状况,把握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他进而指出,国外同行非常佩服中国为教育研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但国外对研究文章的评判标准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评论:一是方法论。国际教育研究界非常重视方法论,但中国的教育研究并不注重方法论。在上述65篇文章中只有定量研究文章明确说明其采用的方法。另一些积极收集数据的实证性文章往往未提及收集过程和他们进行推论的方法……这使人认为,在中国评价研究产出的是成品而不是过程……原因至少有两个。第一,研究往往是产生理论或修正理论。这样的理论可以丰富知识(即解释性的)或指出更好的实践(即指示性的)。知识的有效或实践的效果要得以体现,即使用不了几十年也要好几年。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只凭结论来评价研究产出呢?第二,各种社会都既是这样又是那样的复杂体……在国外学术界很难以固定的对与错作为支撑点,被所有人都认为是正确的研究结论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人们只能依靠其缜密的方法来评价一项研究,看其结论是不是通过大多数人认可的途径所取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一项教育研究的文章就像评价一篇数学论证一样。要替代评论研究成品的方法,你只得非常仔细地检查其过程……二是关于人的智力的依赖。对方法论的不重视和缺乏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标准或许会导致国外研究者惊讶的第二点:信赖可以不依赖于数据的智力……数据、人的智力与数据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也是争论的中心问题。在中国好像不存在这类争论。相反,中国的研究者好像很一致,至少在理论上,在关于人的智力与外界之间的关系上是这样。毛泽东的《实践论》仍然是认识世界与客观的基础。换言之,大部分中国学者相信存在着客观实在,相信认识世界的‘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的途径。因此,对人的智力的偏信不是反实证主义或理想主义的反映。然而,对于人的智力的过于相信,认为‘思辨’的产品最具学术性,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文章仅仅是研究报告。国外研究者很难想象这种做法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教育研究
三、核心概念
(一)科研成果
(二)成果评价
四、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维度
(一)科研投入
(二)成果产出
五、研究方法
(一)统计分析
(二)文献分析
(三)案例分析

第二章
教育科研成果现状
一、科研项目
(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二、学术论文
(一)公开刊物
(二)CNKI
(三)CSSCI
三、学术著作
(一)著作总量
(二)学术专著

第三章
教育科研热点问题
一、课题研究热点
(一)研究指向侧重现实问题
(二)申报者研究倾向解决实际问题
(三)研究方法取向实证
(四)课题指南发挥导向作用
(五)基础教育研究的若干趋势与问题
二、论文成果热点
(一)教育公平
(二)素质教育
(三)学校德育
(四)新课程改革
(五)教育质量
(六)新农村教育
(七)高等教育
(八)职业教育
(九)教师队伍建设
(十)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学科发展
一、教育学原理
(一)素质教育理论
(二)教育民主理论
(三)教育现代化理论
(四)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
(五)学科建设
二、教育史
(一)教育交流与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学科建设
三、比较教育学
(一)教育全球化和国际理解教育
(二)学科建设
四、德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二)公民教育
(三)德育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学科建设
五、教育心理学
(一)学习理论
(二)教学效能研究
(三)心理健康教育
六、高等教育学
(一)高等教育强国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
(三)高教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
七、教育管理学
(一)教育效能
(二)教育治理
(三)教育领导力
(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五)学科建设
八、教育经济学
(一)教育与经济增长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三)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四)教育投资绩效
九、教育社会学
(一)教育公平
(二)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三)学科建设
十、课程与教学论
(一)新课程改革
(二)教学思想和流派
(三)学科教学
(四)学科建设

第五章
教育科研成果影响力
一、学界认可
(一)教育科研成果引用转载情况
(二)获奖情况
二、决策采纳
(一)决策采用
(二)领导重视

第六章 教育科学成果发展趋势
第七章 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质量策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