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近科学技术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13457
  • 作      者:
    许为民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技术学(STS)是在国外日渐兴起的一门前沿交叉性学科,针对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各方面作用与影响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引进和起步的阶段。《走近科学技术学》分为“理论与方法研究”和“应用与案例研究”两篇,集中选取了国内学者近年在“走近”科学技术学方面的积极探索和相关进展,是全面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学研究的专业著作。其中,“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应用与案例研究”则突出了科学技术学研究的实际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走近科学技术学》适合自然辩证法、科学学、科技政策研究人员,政府和高校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政策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阅读、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STS:从SSK到SEE
    我们生活在科学文化之中,当然需要为理解这种文化做出努力。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或其新形式科学技术论)是这类努力的集大成者。诚如爱丁堡“科学论小组”的创始人艾奇(D.Edge)所言:“谁都不能否认,STS研究的主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核心问题。”但是,如果STS真的要想做到让我们准确地理解科学技术以及它们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那么它就需要以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快的速度发展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在SSK勃兴的时期,它做到了;那么现在如何呢?
    1.SSK与描述性STS
    在STS的发展史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地质构造巨变期”,大部分“断裂结构”都是在这时候产生的。相对于传统的理性主义科学观,维特根斯坦的“新哲学”就是一个断裂;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又是一个断裂,一个似乎更为明显的断裂。我们知道,早期的科学哲学主张对科学进行纯粹的理性重建,坚信认识论可以提供区别经验科学陈述与形而上学陈述的严格的普遍标准。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所争吵的,只是标准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历史主义打破了他们之间的“家族纠纷”。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库恩要求我们从科学之外的社会、历史和心理等因素来表现“科学当时的完整历史”。这极大地改变了STS的发展方向,开启了科学理解的新时代。
    不过,真正让STS的“地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SSK。这得从“科学论小组”说起。受斯诺(C.P.Snow)  “两种文化”之争的激励,爱丁堡大学于1964年成立了“科学论小组”,目的是把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入理工科学生的教学中。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组”,多数情况下只有四人:艾奇、巴恩斯(B.Barnes)、布鲁尔(D.Bloor)和夏平(S.Shaping)。然而,正是这只爱丁堡小蝴蝶振动了一下翅膀,引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思想风暴。
展开
目录

上篇 理论与方法研究
STS:从SSK到SEE
1.SSK与描述性STS
2.STS的规范之维
3.SEE与规范性STS

论世界3理论对科学技术学建立的意义
1.世界3的实在性和客观性是科学技术学的基础
2.世界3的自主性是科学技术学学科体系建立的基础
3.三个世界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科学技术本质的基础
4.世界1的演化状态是科学技术分类的基础
5.世界2的中介作用是确立科学技术认识论的基础
6.世界3形成的价值库是科技价值论形成的基础

科学实践研究对于STS的意义
1.科学实践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质
2.实践研究在各学科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3.以科学实践为基础,建构实践分析的方法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野中的科学技术观
1.一种新的科学技术观:技科学
2.技科学与社会:走向行动者网络
3.结语

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对默顿科学奖励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1.默顿关于科学奖励机制的分析
2.科学奖励机制与社会分配体系
3.当代科学知识生产动力的变化

试论科学知识生产的三个层面
1.研究科学知识生产的宏观层面
2.研究科学知识生产的微观层面
3.研究科学知识生产的中观层面
4.结语与讨论

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
1.“知识创新”的界定
2.知识创新中的主体认知因素
3.结语

科学学研究的新路径
1.政治学路径
2.经济学路径
3.传播学路径
4.语言学路径

STS研究的史学视角及其交叉方法
1.STS研究的史学视角
2.STS断面的历史结构
3.STS断面的生成、变异与更迭
4.STSS断面的连缀形式
5.历史是线性的吗?

虚拟世界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1.虚拟世界研究中的技术思辨误区
2.社会哲学在虚拟世界研究中的地位
3.走向实证基础上的建构主义

中国软科学的科学定位与学科建设
1.实证:软、硬科学区分的哲学基础
2.发展:科学社会学到科技与社会
3.维度:理论体系构成的三个方向
4.现状:学术队伍与生存困境
5.突破:软科学与科学技术学学理相通

俄罗斯科学学到科学技术学的内容转向
1.俄罗斯科学学溯源
2.当前俄罗斯科学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3.结论

STS研究:现状与展望
1.STS研究的缘起和现状
2.STS研究的问题域和方法
3.STS研究的未来展望

下篇 应用与案例研究
现代工程前沿图谱与中国自主创新策略
1.现代工程前沿的一般发展趋势
2.电子及信息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知识图谱
3.生物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知识图谱
4.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领域知识图谱
5.现代工程前沿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6.我国走向现代工程前沿的自主创新策略

试论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的学术分层
1.科技期刊分层的现状
2.科技期刊学术层次的明朗化
3.科技期刊的层际流动
4.简短的结语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发展趋势的量化分析——2000—2005年《自然辩证法研究》载文的计量研究
1.发文主题分布及趋势分析
2.发文篇数及作者合作情况统计
3.核心作者群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4.文章作者的地区分布
5.影响因子与出版时滞
6.小结

论工程风险
1.工程风险的三种视角
2.工程师的三种责任境界
3.处置工程风险的社会机制

科研合作中的失误及其预防——DNA分子结构发现过程的案例研究
1.科研合作及合作中的失误
2.探索DNA分子结构的三个研究团队
3.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过程引发的思考
4.结语

近代英国科技乐观主义摭论
1.研究意义和相关概念诠释
2.近代英国科技乐观主义的梳理与摭拾
3.近代英国科技乐观主义的评价与思考

深生态学运动:向美德伦理的回归
1.功利主义传统及其局限
2.生态运动中的道义论传统
3.生态中心主义思潮
4.深生态学运动:向美德伦理的回归
5.结语

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问题研究
1.原始性创新激励机制与制度的构建原则
2.原始性创新激励机制的模型结构
3.创新个体的激励机制分析
4.创新群体的激励机制分析
5.结束语

给创新之火注入制度保护之油——关于增强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思考
1.关于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的思考
2.关于改善知识产权管理的思考

科学仪器与科学创新能力
1.物化的科学技术
2.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
3.社会生产的一大产业
4.科学活动中实现科学价值
5.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
6.发展科学仪器产业的政策建议

互联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案例分析
1.互联网影响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
2.互联网影响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机制分析
3.若干启示

苏州市自主创新与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思考
1.苏州市自主创新与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意义
2.苏州市自主创新与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现状与问题
3.苏州市自主创新与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思路

城市创新力的评价与提升——以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例的分析
1.城市创新力的研究视角
2.城市创新力的评价维度
3.宁波城市创新力的实证分析
4.宁波城市创新力的提升策略

关于公路交通运输业自主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1.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崛起与现代物流业的出现
2.公路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的特殊性
3.公路交通运输业自主创新的内容和激励
4.提高公路交通运输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辽宁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
1.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辽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
3.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市场激励

现代科技导致的食物链污染及其危害
1.人类科技活动导致的食物链污染
2.以水生食物链为例的分析
3.科技活动引发的食物链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4.结论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