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屈原与儒、道文化论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1957
  • 作      者:
    田耕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届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一个特出:从价值取向方面说,屈原与儒、道两家同属内圣外王之道。但是,从思维方式和哲学倾向方面说,儒与道是形态不同的辩证思维,而屈原是知性思维;儒与道在哲学倾向上是形态不同的天人合一,而屈原是主、客二分。这种不同使屈原在对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中走向了悲剧,从而与在价值追求中采取权变态度的儒家和采取超越态度的道家形成了鼎足而互补的三种生命精神。屈原的诗歌就是其悲剧性生命精神的艺术呈现。长期以来,屈原研究者大都以儒解屈,对屈原进行儒家化形象重塑。近代以来,又把屈原道家化或法家化,乃至说屈原的思想是阴阳家、纵横家、黄老学家等。对这种纷杂局面,学界即有辨说,也未触根柢。《屈原与儒、道文化论辨(新版)》力图从哲学思想和诗学角度辨明屈原与儒、道之间的复杂关系,掘出屈原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精神和诗学意识方面的独特贡献,为重建中国文化传统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屈原与战国学术文化
第一节  儒、墨显学与战国崇圣尚贤文化精神
第二节  屈原“美政”理想的学术渊源
一  屈原“美政”思想的核心与文化特性
二  屈原“美政”思想模式的学术渊源
三  屈原“美政”理论基点的学术渊源
第三节  根性与冲突:,屈原与楚文化之关系
第四节  君臣遇合论

第二章  儒、屈、道三家“道”论
第一节  儒家人道的核心及其政治学特点
一  孔子人道及其思想核心问题
二  荀子的王道政治论:君主民本一体论
第二节  屈原“中正”之道与屈原被疏原因
一  屈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中正”之道
二  屈原被疏原因探幽
第三节  道家“自然”之道
一  老子“道”的价值指向与“德”的结构
二  老子“自然”思想发微
三  老子“无为”论及其对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第三章  儒、屈、道哲学理性论辨
第一节  儒家“中庸”理性
第二节  屈原“中正”理性
第三节  老子哲学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一  “道”是方法论
二  “道”的方法论内涵
三  “道”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章  孟子与屈原的人格精神及生命境界论辨
第一节  孟子的人格精神与生命境界
一  士人何为
二  “集义”与人格独立.
三  “上下与天地同流”
附录孔子“与点”及其心态超越
第二节  屈原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悲剧
一  屈原生命意识的内在结构
二  屈原生命意识的准宗教性
三  屈原的思维方式与其生命悲剧的人性深度
……

第五章  儒、屈、道诗学与美学
第六章  屈骚风骨与民族精神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