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传略
季羡林教授l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属临清市)官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6岁时离开父母,往济南投靠叔父,在那里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
1930年,19岁的季羡林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最终,他选择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语。l93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后回济南母校任省立济南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1935年,季羡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深造。他主修印度学,副修英国语言学和斯拉夫语言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欲归不能,只好滞留德国,继续从事学习研究。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和德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等。
1945年秋,欧战硝烟未尽,他取道瑞士等国,几经辗转,于1946年夏回到了祖国,时年35岁。
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全国解放后,继续任系主任至1983年。1956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等五十多个职务。2003年4月由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2009年7月1l曰不幸逝世,享年98岁。
季羡林治学六七十年,涉及的领域之广、之深,在国內外实属罕见,很难用一两句话所能包容,只能说他研究的领域包括那些。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2.印度文化学;3.中印文化交流与中外文化交流;4.历史学;5.佛教学;6.印度古代文学;7.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及杂文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