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5488
  • 作      者:
    高字民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从影响到拟像,实际上是影像不断拟像化和拟像的拟仿逻辑不断向现实世界转化和泛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观者主体深受机器性媒介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的控制,深陷于拟像的审美幻觉中不能拔。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为当代人冲破媒介镜像的围城和虚拟文化的蛛网找到现实的方法和路径。
  琳琅满目的图像和景观充斥了当代社会并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审美经验和文化境遇。作为对此的理论回应,《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着重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全面而具体地描述,分析了在以机器性视觉媒介为主导的图像时代里人类视觉审美的角度切入,全面而具体地描述、分析了在以机器性视觉媒介为主导的图像时代里人类视觉审美范式的演变进程及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心理逻辑。在方法论上,《从影像到拟像: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研究》把视觉媒介的技术分析、审美主体的心理分析和当代社会的文化分析有机结合,全景式地呈现出图像时代视觉审美范式发展演变的多侧面像,并以此为据,展开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图像时代和视觉审美范式
  一、图像和图像时代
  对于“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图像时代”这样一个判断,目前视觉文化研究者大都高度认可,但至于什么是图像?什么是图像时代?图像时代源于何时?其内涵、特征又是什么?学者的理解各不相同,众说纷纭,但基本上却不存在争论。对这些概念和问题,大家一般都不深究、浅梳理,只简单界定一下就展开论述。这也难怪——视觉文化研究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不具体、不明晰,加之研究者普遍认同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视觉性而非图像客体,因而觉得没必要在基础概念上太费心思。有人甚至认为,关注图像是本质主义思维,而视觉文化研究在本性上恰恰是要反本质主义的。
  然而,无论从学术规范还是理论逻辑来看,概念的界定和问题的梳理从来都是研究的根基。本章的目标,不在于给出这些概念和问题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在于通过对相关学术资源的梳理,对本论题的几个关键词作出必要的澄清和限定,以免由于根基不牢而造成研究的空泛不实,最终无法实现论述逻辑的自治。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图像时代和视觉审美范式
一、图像和图像时代
二、视觉范式与视觉审美范式
三、图像时代视觉审美的特点

第二章 “像”与“象”:前图像时代的视觉审美范式
一、视觉对象的符号化:像与象
二、绘画艺术:像与审美
三、文学艺术:象与审美

第三章 定格写真:机械复制与摄影
一、灵韵的衰竭:机械复制时代的摄影
二、消失的技法:影像真实性的悖论
三、视觉无意识:可见性对不可见的征服
四、轻而易举:摄影艺术的身份危机

第四章 叙事造梦:文化工业与电影
一、可变的木乃伊:活动影像与叙事
二、想象的能指:电影与白日梦
三、“完整电影”的神话:综合性与统觉
四、以假乱真的奇观:蒙太奇与电影特技
五、“梦工厂”的变奏: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

第五章 拼贴混成:大众传媒与电视
一、生产者式文本:电视节目的“段”与“流”
二、日常生活的基础:家用媒介与休闲化观赏
三、羞怯的巨人:冷媒介与高度参与
四、像素星球:卫星直播与地球村
五、电视的意识形态:“娱乐至死”与非理性消费

第六章 超真实内爆:消费社会与拟像
一、数字化时代:虚拟影像与拟像
二、解读鲍德里亚:拟像的序列与形象的阶段
三、拟像审美:超真实与内爆
四、拟仿逻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奇观化
五、消费社会:符号拜物教与拟像神话

第七章 从影像到拟像:视觉审美革命的结构
一、影像:拟像的原罪
二、物恋与虐恋:图像时代视觉审美快乐的心理根基
三、从影像到拟像:视觉审美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八章 罪行与机遇:视觉审美的当代文化思考
一、镜像围城: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
二、视觉生产力:形象修辞与美学说服
三、抛砖引玉:视觉审美范式与视觉素养
余论:后图像时代和视觉文化的命运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