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世贸组织看国家主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80939
  • 作      者:
    沈桥林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沈桥林,男,江西都昌人,1965年12月生,1988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哲学系,1990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统考,先后任专、兼职律师。1998年9月始,专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攻读硕、博士学位。2004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宪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WTO的宪法和法理问题、法律全球化问题。近年来,共主持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出版论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构建和谐世界、厉行世界法治过程中,各国都应当调整主权观念,与时俱进。发达国家需要学会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则需要逐步实现从主权绝对观向主权正义观转变。总之,各主权国家都必须学会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和衷共济,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使各国人民都能够从世界发展中受益。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宪法视野中的WTO
  一、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与WTO的产生
  世界贸易体制的支撑点是自由贸易,其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18至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自由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18世纪后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名著《国富论》(Wealth of Nations)一书中,批驳了以往的重商主义,指出,外国若能提供给我们价廉物美的商品,最好的办法就是购买他们的产品作为我们自己生产的一部分。他还大胆主张单方面实行自由贸易,而不管别国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到19世纪,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创立了“比较优势”理论。在《政治经济原理》一书中,他以秋风扫落叶般的气势,一扫以往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用数学的方法简单明了地说明了自由贸易的好处所在。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告诉人们,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能够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从而生产和出口自己的优势产品,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远见卓识在半个多世纪以后逐渐得到了政治人物的重视。1880年,英国的贸易部长科布登(LordCobden)和法国的贸易部长切维勒尔(Chevalier)在荷兰的乌特勒支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式的双边通商协定(通称“科布登一切维勒尔条约”)。该协定还首创了无条件最惠国待遇的现代模式,为双边条约的多边效应开辟了道路。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宪法视野中的WTO
一、世界贸易体制的发展与WTO的产生
二、WTO的宪法属性
(一)WTO与宪法的精神契合
(二)WTO的宪法特征
(三)WTO的宪法功能
(四)WTO的宪法架构

三、WTO:世界贸易宪法
(一)宪法概念是否专属于主权国家
(二)世界贸易宪法的含义
(三)国际宪政主义和探索和实践

第二章 WTO与国家主权的同质性
一、国家主权对WTO的影响
(一)主权理论及其演变
(二)主权理论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三)国家主权对WTO的影响

二、WTO对国家主权的依赖和尊重
(一)WTO对国家主权的依赖
(二)WTO对国家主权的尊重

三、加入WTO在一定程序上有利于成员国维护国家主权
(一)WTO规则成员国内统一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巩固国家主权
(二)参与WTO规则的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三)加入WTO有利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

四、WTO对弱小成中国的特别保护
(一)从权力导向型国际经贸秩序到规则导向型国家经贸秩序
(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有利于弱小国家维护主权
(三)WTO规则下的差别待遇有利于弱小国家维护主权
第三章 WTO国家主权的异质性
第四章 WTO影响国家主权的范围和方式
第五章 从WTO看国家主权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结束语: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