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背景及其贫困研究的意义
在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既与过去紧密相连,又面临不断涌现的新矛盾与挑战,同时还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约有2.5亿人。经过20多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大规模扶贫计划逐步实施以来,贫困人口下降到2003年底的约2 900万人。
但是,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及竞争机制的逐步增强,给贫困群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造成排斥弱势群体的极化效应,同时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又可能使对弱者的保护程度有所降低。这些变化与其他社会历史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城市一部分人口陷入贫困的经济社会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凸显。截至2002年11月,中国3亿城镇人口中,大约有1 998万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被称为“城市贫民”。2002年12月12日,在首届“中国城市反贫困论坛”国际研讨会上,民政部也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城市贫民”这一概念。而2001年,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关于“社会稳定问题跟踪调查与对策”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对“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问题分析时,城乡居民的前五项选择都包含了“失业下岗人数增加”与“贫富悬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