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尚全改革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42026
  • 作      者:
    高尚全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高尚全改革论集》的作者是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
    郭树清,陈锡文,李剑阁,周小川,王梦奎,张卓元,厉以宁,吴敬琏,高尚全,刘国光,马洪,于光远,杜润生,薛暮桥。
    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展开
作者简介
    高尚全,教授,生于1929年9月,上海嘉定人,汉族。教授,高级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并荣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斯诺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MBA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4年获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学人奖励。
    长期以来,高尚全同志一直从事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政策方针与方案的研究。1982年起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设计和有关领导工作,其中1985~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办公室主任、国务院住房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研究协调小组成员,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和筹委会委员、经济小组组长,世界银行高级顾问。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和体制文件的起草工作。多次率领代表团参加国际会议。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市场经济等问题。
展开
内容介绍
    这套丛书,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而编辑出版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的伟大事业。经济学家是非常活跃和有贡献的群体。这套丛书各卷的作者,都是这场伟大变革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是长期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他们之中有改革开放之初已年过古稀的老一辈经济学家,最年轻的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有的主持或者参与过关于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研究,有的参与过党和国家关于推进改革开放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是人们所公认的。
    《高尚全改革论集》搜集了作者十余篇未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它们或是领导同志召开座谈会的发言稿,或是向领导部门提供的报告、资料,或是课题内部研究成果,或是全国政协及其经济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等。 这些文章主要是有关经济改革方面的,且是针对性强、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这些文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改革方面,第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第三是推进市场化价格改革方面。《高尚全改革论集》26篇文章按这三个方面分别就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所选文章除个别作了文字和统计数字订正以及有所删节外,均保持原貌未动。每篇文章均注明出处或作题解。
展开
精彩书摘
    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7年3月20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理论问题上有三个重大贡献。
    一是1981年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中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二是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一本书,收入了小平同志十二大以来的44篇讲话,书名就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我国面临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正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展开、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阶段。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是探索、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使改革深入、健康、顺利地进行。
    ……
展开
目录
作者自序
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87年3月20日)
希望在改革的理论上有新的重要突破(1987年8月21日)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92年6月26日)
为什么要提出劳动力市场(1993年11月19日)
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000年10月)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实现改革新突破(2002年11月23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2003年10月24日)
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2003年10月31日)
如何认识和应对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2004年5月10日)
对“十一五”规划的几点意见(2004年6月)
深化政府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2004年10月23日)
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2005年2月25日)
搞好社会再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2005年5月11日)
政府转型: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点(2005年6月8日)
“十一五”时期要尽快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2005年8月)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体制创新(2005年8月9日)
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考(2005年10月7日)
改革是推动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2005年10月23日)
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中国改革(2005年12月)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2007年11月17日)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7年11月24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