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41618
  • 作      者:
    邓小南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邓小南,1950年6月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等专著,以及发表于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研究论文五十余篇。曾参与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官僚责任制度的运作,是围绕对信息的控制而展开的。中央对于地方官员的政绩考察,中央与地方之间搜集、传递、处理信息的方式,对于政令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历史的问题,也是当代的问题;是学术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史事为重心,尝试于这一课题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于历史上“信息渠道”问题更为充分的重视和学术对话。
展开
精彩书摘
    有议论指出,是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的突袭,使整个社会进入非典型状态,各种关系也以非典型的方式得到调适。①而正是这种“调适”,恢复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而使危机转化为契机。
    所谓“诚信政府”,是现代政治中的概念。与依法、公正、廉洁、高效、勤政、践约等基本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是行政的公开度、透明度,是保证公众及时知情的权利。这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必备前提。而达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经历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
    这些年来,上至全国性的非典疫情,下到地方范围的恶性事件,诸如当年的南丹透水事故、万载烟花爆炸、海城豆奶事件,近年的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统计失真、重大矿难隐瞒不报……诸多性质不一的事件中,人们都曾觉察到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对事实真相的百般遮掩。瞒报已经成为生产事故频发现象如影随形的新动向,成为天灾背后的人祸。而这台下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信息”联系着“地方政绩”。各类对上对下的迟报、漏报、瞒报、谎报,在政府官员“避免民众恐慌”的解说下,被容忍,被视为正当,甚至企图以遮掩真相的谎言去消除种种传言。这类情形造成的信息失真,导致的决策失误,使国计民生蒙受了重大损失,也构成为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严重障碍。
    这类情形我们并不陌生。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在形形色色的历史材料中,已经见得够多。不是21世纪,不是矿难、台风,但都有对于信息的掌控与争夺,都有信息阙失与失真,也都有不同层级、不同意旨的权力干预之努力。
    事实上,占往今来,一切腐败行为的发生,都与信息的不透明有关。制约腐败发生的可能,有赖于信息渠道的畅通与信息的公开;惩处已经发生的腐败,更离不开足够的准确信息。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编  课绩与考察
课绩与考察:试谈唐代文官考核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课与监察的结合:宋代地方政绩考察机制的形成
多途考察与宋代的信息处理机制:以对地方政绩的核查为重点
制度与具文之间:宋代台谏考察地方的信息渠道
巡历与互察:宋代路级官员考核地方宫政绩的履职方式
“访闻”与“体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径举例
关于宋代政绩考察中的“实迹”:要求与现实

下编  上传与下达
试论通进视角中的唐宋阎门司
下情上达的唐宋登闻鼓制度
朝廷和方镇的联络枢纽:试谈中晚唐的进奏院
中国古代城市街道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功能:以唐长安为中心
文书运行体制中的宋代通进银台司
宋代法律制定、公布的信息渠道
宋代文书传递制度述论
宋代流转往来的官方“文字”
宋代的粉壁与榜谕:以州县官府的政令传布为中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