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德教育贵修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45191
  • 作      者:
    熊春锦著
  • 出 版 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中华道德根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脉络,并列举了以《易经》为主脉的伏羲易道文化、以《黄帝四经》为主脉的黄帝法道文化、以老子《德道经》为承传和发展了的德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道德根文化的总源流,提出了“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道德是人类的良师”、“道德文化是国学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灵根;老子文化在2500年以来,以及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等独到论断;并从国学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层层细致入微地剖析,有力地论证了道德文化作为我们国家民族灵魂的深远影响力;又从汉字文化的历史演化,剖析了道德根文化的丢失过程,并指出了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复兴的前景,唯在于社会的全民道德教育,在于自觉地尊道贵德,以德修身,这是国家民族文明昌盛的前途所在,是人类幸福康宁的必由之路。
展开
作者简介
  熊春锦先生,字厚金,号空净,当代国学名家,现任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理事、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     
  1948年,熊先生出生于湖北麻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秉承祖上传统道学,继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统的哲学思想和圣人之治方法论,并予以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在医、卜、星、相、山等传统五技方面也取得了较深的造诣。     
  熊先生曾在武汉市矫日区第一医院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等职,《湖北中医》杂志社编委。熊先生从医半世。西医中医并举,曾被选为武汉市区人大代表,市级劳模,并获得医学科技发明奖。凭藉自身对传统道学、道医学的全面继承和办学、讲学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教育学以及其它社会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传统国学中培贤育圣的一元四素教育理念,进行发掘。诠释和解析,以万经之王的《德道经》为核心。以一元四素为理论框架,以德慧智教育为灵魂,建立系统的中华德慧智教育理论体系。
展开
内容介绍
  《道德教育贵修身》阐述了一个自古至今人类永恒的主题一一道德教育贵修身。德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道是人类的最终归宿。道德不仅是每个人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礼德是维护德性滑坡的最后防线,仁义礼是德治的三柱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修养道德、诵读经典、实践修身,我们就能够健康发展,社会就能够和谐稳定。以老子《德道经》为核心的经典诵读的系统理念和方法是道德文化教育珍贵的内求学习实践方法,是增强慧智性的金钥匙, “修之身”、“贵修身”是灵性升华的捷径,也是接近道德、实践道德和成就道德的桥梁。
展开
精彩书摘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首届世界《道德经》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大德:
  首先感谢大家光临本次首届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热忱欢迎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所有朋友和大德。
  《老子》是人类传统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东方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部中华道德传统文化,道德思想深植于华夏子孙的灵魂之中,我们的祖先对宇宙真理的认识要比现代人深刻得多,他们纵观阴阳,玄览隐显,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认识自然,掌握自然,顺应自然,是生命的真正主人。《老子》瑰集了远古祖先们对自然大道本质的真知灼见,并且老子亲身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性命圆成,回归自然。他站在自然的高度,所撰写的《老子》也就自然地成为人类道德论的鼻祖,老子的思想和精神,引领着我们复兴道德、回归德道。
  道德,既是精神性的也同样是物质性的。这种物质特性,由于它超越人类的物理认识论的观念,暂时还不能被智观所认识和掌握,只有在慧观中才能产生真知;这种玄观的物质特性,不因我们智识的否认而消失,始终与人类形影不离,滋养着万物众生。中国古代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类生命的真谛,道光德能就是生命的源动力,德性物质在体内的流动,才使生命体中的性体系统生存并具有活力。
  天德养神,地谷养形,更进一步深刻地阐发了这一生命原理。这也就是说,道的德能,以炁的物质方式,营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系统。也就是灵魂系统;而地上的五谷,所滋养的是我们的形体,也就是肉身。老子曾经深刻地指出,对于一般人、普通人而言,“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这也就是说,天上的五种德性的不可见不可观的炁,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这五种道的德性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支撑着体内众生——灵魂系统的工作。我们体内的众生,就是依赖于这五种德性的能量,才能正常地在体内担负起生命活力的各项工作。离开这些五德能量的“炁”的滋养,我们性命两大系统中的性体系统,也就无法正常地在体内工作,生命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也就难以维持。道所产生的五种德性能量,对常人而言只能从鼻孔经过呼吸系统引入体内。但是对道德修养实践者而言,如果将命体上的穴位门窗都打开炼开,也就能充分地增强五德之炁进入体内的途径,能够更多地吸收天德之炁进入体内,给体内的众生传输补充能量,使它们处于富营养状态。现代人由于离道失德日久年深,无法观察到道德能量对性命中性体系统的生理作用,将道德观念虚化,不能认识道德的能量和营养作用,片面追求可见的物质享受,认假作真,本末倒置,只知以物养命,盲目追逐“有之以为利”而不知以德养性,忽视甚至忘却性命的真主人,造成“性”与“命”和谐统一的阴阳失衡,因而疾病丛生,疑难杂症蜂起,社会犯罪率居高不下,整个世界灾难重重。人们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私心欲望没有扼制地膨胀扩张,使体内的道德能量日趋下降,私欲利己的个性张扬,阴我心神毫无道德制约。人们只知命不识性,人心的道德观已经下滑到信德不存的最后底线。心灵道德的沙漠化已经发展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这是人类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地球上的五味,是指的五谷,麦、黍、稷、稻、豆等五谷,泛指一切有形有象物质的营养,酸苦甘辛咸之味。这些有形的五谷营养成份,通过口进入消化系统,滋养着我们的形体,营养着我们的肉身这个看得见的命体系统。各类五谷和一切有形可供食用的有形物质中,虽然也含有一定含量的炁,但是它们只能转化成命体的营气、卫气供给形体肉身使用,并不能直接给性体(灵魂)系统提供能量。人们生命中的性体系统,只能从宇宙大道的德性能量场中获得营养补充。如果人们不能大量从宇宙中获得道光德能进入体内补充,就会耗干体内先天的元精、元炁,因为仅靠鼻的吸入,远远不能满足体内性体系统新陈代谢的需求。天德养神,地谷养形,这是自然对人类生命中性命两大系统的基本法则,只有遵循这一自然基本法则,修养道德,用道光德能滋养我们的灵魂,人类才会达到真正的健康,民族才会真正强盛,社会才能进入真正的长治久安。
  道,无形无相,无为无名,清虚自然,化生长养万物。“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老子《德道经》第五十四章“无不为”)。道运用无穷的德性能量,昭示她的慈悲和特性,百姓日用而不知,犹如鱼儿在水中而不知水,不知水对它生存的意义。天德的能量弥纶于宇宙空间之内,万物形体之中。宇宙空间中的道光德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增不减。老子《德道经》中说:“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这也就是阐明道德能量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和因果关系,道光德能虽然无处不在,但却必须“同气相求”,只有我们本身具有道德的特性,心身之内具有道德,才能与其发生谐振,通过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同频共振”而接收到道光德能进入心身之中。我们自身的德性修持具备之时,道即用德能的五德之气饲(食)之于我们。仁德修持好者,即能获得阳木之气;礼德修持完善者,即能获得阳火之气;信德修持真一者,即能获得阳土之气;义德修持上佳者,即能获得阳金之气;智德修持诚实者,即能获得阳水之气。五德全部都修持到淳厚无杂者,也就与道同体复归于道。
  在人体之内,阳五行就是五德能量,五德能量的强弱多少,决定着五脏六腑三焦内众生的营养状态。缺失过多,必然离道越远,“道亦失之”而不能主持脏腑的正常工作,出现疾病和灾咎。人类要想真正的健康,必须要高度重视性体系统(灵魂)的健康,道德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只有德性的健全,才能实现生命的真正健康,社会的健康发展。老子《德道经》揭示了整个自然万物健康生存与发展的真谛,人类将在深入学习和实践《老子》的过程中,真正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道德,认识生命的真理,从而实现回归德道。首届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为我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探讨、研究、实践和普及《老子》的平台。我们相信,在各位大德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下,在各兄弟单位的紧密协作下,《老子》的精神,必定会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老子》的哲学思想,科学理念,人文精神,圣人之治的方法论,必定会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前《老子》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在世界上也广泛地流传。目前,《老子》的各种语言译本近500种,涉及到30多种语言,是不经人为推崇而仅次于《圣经》的翻译成多语言的书籍。由此可见《老子》的无穷能量和精神魅力。
  《老子》本身是超越一切宗教的自然大道学说,她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多年以来,世界各国众多的有识之士,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都从《老子》里面吸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他们思想,升华他们的品格,启迪他们的智慧。我们相信通过《老子》的解读和学习,特别是实践,将会使整个人类都变得美好。我们共同祈愿世界德道的回归,祝福整个世界早日道光普照,人类早日复归淳德!
  为了使大家都体会一下、都品尝和感觉一下太极弦另一侧的“黑境”中的德能物质。在这里,我给大家布施一点这种能量,请大家配合,打开自己头顶的大门,也叫百会穴,又称之为天门,人体与天德连接的户牖,主要是通过这个主要的大门进入体内,我们可以思维一下它像大门一样打开,就能接收和感受到天德能量的进入而愉悦心身。好,现在就请你们闭上双眼配合一下,在接收的过程中如果有头顶发凉,身内发热的感觉都是正常的反应。如果眼前有光,有图像也属于正常。用我们的心去感应接收下就可以了。
  好,有感觉有体会的说明接收得比较好。德国朋友这种接收感觉都比较明显,有的朋友可能体感比较迟钝一点,但也同样能完成接收,生理作用还是一致的。权且以此德能,作为一点小礼物,作为对大家参加首届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的礼物,祝所有朋友心身健康,万事如意。我代表本次大会,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大家!
展开
目录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
道是人类的良师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道德根文化
前苏联体制的糟粕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及启发
中国道德文化内求教育法
一、道德教育学体系是中华文化主体
二、中国道德文化教育迥异于西方文化教育模式
三、“经典诵读”和“讲经说法”是道德文化教育珍贵的内求学习实践方法
(一)经典诵读
1、经典教育要抓住精神教化的标本兼治
   2、经典教育推广工作要善导社会近利性需求归德”
 3、警惕现代经典释读成为新时代的精神流毒
4、“守德持正”是经典教育必需恪守的原则
(二)讲经说法
   1、“讲经说法”是东西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分水岭
 2、中国内求教育法丢失的历史轨迹
(三)什么是“讲经”
(四)什么是“说法”
论五德之礼
一、《德道经》首章是人类品质变化、社会历史发展的预言
二、德治社会和人心的三柱石是仁德、义德、礼德
三、礼德是维护德性滑坡的最后防线
四、全面认识国学精华中的礼,治心为上
五、民族礼德的历史兴衰与现状危机
六、民族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德道文化复兴、礼仪文明复苏
德道修身与艺术生命
一、中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
二、中国美学审美象意的把握是直觉、灵感和慧识
三、中国传统艺术观就是道德观
四、艺术审美观的“五用”理论
五、中西美学思维模式最大区别是“留白”与、“悟空”
六、中国传统美术以“有无”和“虚实”表达“道德”内涵本质
七、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就是“道”、“德”
八、经典诵读是培养和提升艺术创造灵感、直觉和慧识的科学渠道
九、经典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教育方法
十、明德居道是艺术成就的基础前提
《德道经》的名和相
圣心慈悲
众妙之门
开悟心灵(一)
开悟心灵(二)
心灵相印情才真
论人际关系
清明时节话清明
道解德释,以德进道
寻回精神“养料”之源泉
德修心身“万木逢春”
孝道是凝国聚家之本
礼德是救援心灵的火炬
坚守道德标准,创建和谐社会
让道义为无序内耗“解套”
美德是智慧之母
百舸争流德者胜
以道德“节度”托举生态文明
以道德为血脉的亲情乡谊
情是义的母体
道德释真情,包容显魅力
大融合的感召力是和平崛起的能源
诚信是“安全坐标”
互利是优化“资源”的前提
合作是共生共赢必备的“生态系统”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