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对称性”的消逝
一、“成熟差”:教育存在的人类学依据
很多从事教育研究的人都有一种天真的思想,渴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完全平等。孰不知正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不平等或者说“不对称性”为教育提供了人类学依据。
1.“成熟差”: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
“教育是由前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进行的”(康德,2005),前一代人为什么能对下一代人进行教育呢?根本的原因在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的“成熟差”(布列钦卡,2001)74,即前一代人相对于后一代人在身体、经验、知识、能力、社会性等方面的优势。成熟差是一个自然现象,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杜威,2001)。动物也有成熟差,但动物的成熟差与人相比要小得多,靠本能的逐步释放和年轻一代的无意识模仿就可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即使是生理上,人在代际之间的成熟差也是非常大的。标识人的独有生物特征的直立行走和言语活动,要在出生一年之后才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是“生理性早产”(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1986)65的动物。即使在一岁时候能够直立行走和说话,人的生存能力也无法与同龄的动物相比,没有成年人的养育,成活的可能性非常小。人在生理上的成熟差决定了一种初级形态的教育,即保育的必要牲。“大多数动物的确需要喂养,但却不需要保育。保育还意味着父母要采取预防措施,使孩子不会有害地运用其能力”(康德,2005)。
人在代际之间的成熟差不仅仅是生理的,还是社会的。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积累了一定的“超生物经验”(桑新民,1993),即人在超越生物本能之外所形成的制造、使用工具的经验。与此同时,人类在面对人类群体自身方面也形成了“超生物联系”,发展出社会关系,积累了社会生活的经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