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岱舆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5091157
  • 作      者:
    金宜久著
  • 出 版 社 :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金宜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在东语系学习阿拉伯语。1964年转入世界宗教研究所。1965年秋-1967年春,曾在埃及Dar-Ulum进修阿拉伯语。多年来从事哲学与宗教(伊斯兰教)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伊斯兰探秘》、《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苏非派》等,主编有《伊斯兰教史》、《伊斯兰教辞典》等,合著有《伊斯兰与国际热点》。
展开
内容介绍
    《王岱舆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对王岱舆思想发展的一般背景材料及其所受的影响做研究;另一部分是探讨王岱舆思想的内涵。《王岱舆思想研究》做这样的安排,完全是为了表明王岱舆思想的源流关系。同时,也为了说明伊斯兰思想在中国的社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特别是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中国伊斯兰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王岱舆思想的意义
    开展对王岱舆思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伊斯兰教在中国完成它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中,汉学派起了重大作用。所谓“汉学派”,“主张以汉语文布道宣教的同时,更主张‘以儒诠经”’。①事实上,“以儒诠经”不过是穆斯林学者整个学术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概称,主要是以儒家思想和汉语文阐述伊斯兰的“经典”。当年,穆斯林把一切外来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伊斯兰教著作,一律视为“经典”、称之为“经”,穆斯林学者的全部学术活动并不限于“诠”——说明、解释或注释;其中,包括翻译、注释、阐述和再创作。②同时,就王岱舆来说,他所汲取的也不限于儒家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释道思想。这样做,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条件限制的结果。无论如何,汉学派在使外来的、伊斯兰的著作和思想,实现它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方面的功绩,不可磨灭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中国伊斯兰教最早的、也是最有成就的回族著作家之一,王岱舆被视为“四教博通”的穆斯林学者。所谓“四教”,指的是伊斯兰教以及儒释道三教。能够“博通”这“四教”也正说明王岱舆在汉学派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研究他的著作和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伊斯兰思想是如何完成了它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也就是说,伊斯兰思想是如何实现它在中国的本土经、中国化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王岱舆思想的意义
二、王岱舆思想的研究现状
三、王岱舆思想的研究方法
四、王岱舆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王岱舆从事学术活动的时代背景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信仰主体的变化
二、明末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一般状况
三、明末之前国人对伊斯兰教的一般认识
四、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五、中国伊斯兰教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  王岱舆的生平及其师承关系
一、王岱舆的年龄问题
二、王岱舆的出生地问题
三、王岱舆何以离开居地到北京
四、王岱舆的师承关系
五、王岱舆写作的参考用书

第四章  伊斯兰思想对王岱舆的影响
一、王岱舆之前伊斯兰思想发展的一般状况
二、王岱舆之前苏非神秘主义发展的一般状况
三、逊尼派伊斯兰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
四、十叶派伊斯兰思想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
五、苏非神秘主义在中国的一般影响
六、逊尼派思想以及苏非神秘主义对王岱舆的影响

第五章  王岱舆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王岱舆之前的发展
二、王岱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应用
三、王岱舆如何使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四、王岱舆论伊斯兰思想与儒释道的迥异之点
五、“宋人理学”并非从伊斯兰教“蜕化而出”

第六章  王岱舆的著作及其思想结构
一、明末以来对王岱舆著作的主要评介
二、王岱舆的三本著作完成的先后问题
三、王岱舆的《清真大学》
四、王岱舆的《正教真诠》
五、王岱舆的《希真正答》
六、王岱舆著作的思想之纲
七、王岱舆著作的思想模式
八、王岱舆著作的概念体系

第七章  论“真一”
一、真主与“真一”
二、“真一”的品性
三、“真一”的衍化
四、如何认识“真一”

第八章  论“数一”
一、什么是“数一”?
二、“数一”的品性
三、“数一”与宇宙万有
四、“数一”与心性

五、“数一”的特殊作用
第九章  论“体一”
一、什么是“体一”?
二、“体一”的品性
三、“体一”与人极
四、“体一”与认识论

第十章  论“三一”
一、什么是“三一”
二、“三一”的基本含义
三、“真一”、“数一”、“体一”之间的关系
四、“三一”的思想渊源

第十一章  论教道
一、教与道
二、正教与正学
三、“外道”与“外教”
四、认主、认己与听命

第十二章  论慎修
一、契合
二、三品十条
三、参悟与克己
四、升降
结束语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