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早期道教教职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2584
  • 作      者:
    丁强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强,1970年生,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2000年考入四川大学宗教所攻读宗教学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国道教,2003年7月取得哲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于四川大学宗教所师从潘显一先生,继续宗教学博士阶段的学习,专业方向为中国道教。2006年9月进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学工作。自2002年至今,已公开发表论文六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早期道教教职研究》依据道教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早期道教组织制度中的教职设置状况这一视角人手,通过对记载早期道教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的解读与分析,在考察早期道教各个时期的道教教团组织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早期道教所设教职的来源、名称,教职所承担的基本职能,教职晋升的条件,及由此对道教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从道教自身的情况来看,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发展至明清,其间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一、道教产生前的孕育至汉末诞生的阶段。二、道教诞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改造和分化。三、隋唐时期,道教渐次发展至繁荣时期而体现为多方面展开。四、新道派的出现及内丹学的兴盛。五、明清时期,道教的内部教团腐化及失去统治者的崇奉扶持,是道教从停滞走向衰落的阶段。
    在道教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道教从其创教时起,并未有一个集中而统一的教团组织,一些教派之间尽管存在着教义思想方面的相互借用,但总的来说,此一时期道教的状况仍表现为各教派分散、互无统属的状态,各教派保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正如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中指出的:
    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早期教派并非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
    早期教派的这种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情况,造成各教派在其教派管理的具体措施方面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道教教团设立的情况看,既存在着从一开始产生就有明确的教职设置并建立了较具规模的教团组织的道派。如汉末太平道的三十六方、巴蜀地区创立的五斗米道的二十四治。也存在着完全没有教职设置并且没有明显教团建制的道派,如魏晋时期的灵宝派的前期状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早期道教的界定及教职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早期道教教职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二章 早期道教信徒的来源
第一节 道教前史中的神职
一 巫
(一)巫及其历史
(二)巫与道教的产生及道术的来源
二 阴阳家
三 方士
第二节 《太平经》的“种民”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汉末太平道与天师道教团活动及教职
第一节 太平道
一 太平道的教团及特点
二 太平道的教职:大贤良师、三公、八使、渠帅
第二节 天师道
(一)天师道的教团及特点
(二)天师道的教职:天师、祭酒
第三节 三国魏时天师道道团的情况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东晋时期的天师道、上清派与灵宝派道团——以家族为中心的师徒制传教
第一节 天师道在士族中的传播
第二节 上清派与灵宝派在师徒制下的传教活动
(一)上清派
(二)灵宝派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种民——特殊的宗教群体
第六章 南北朝道团与教职的系统化建设
第一节 系统宗教管理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道教戒律、受篆
(一)戒律
(二)受策
第三节 道馆的建立与相关的教职
(一)道士
(二)宫观管理者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