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借力:借助他人成功的方法与技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4221
  • 作      者:
    杨旭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旭,江西湖口人,管理学硕士,高级咨询师,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曾在国有特大型企业、大型外资企业工作,并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有独到见解;服务的主要客户为特大型和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展开
内容介绍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资源短缺……这都不是你的错。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从此你便开始走向成功!<br>    如果你还没有“借力”,《借力:借助他人成功的方法与技巧》告诉你借得越多,赚得越多;如果你不敢去“借力”,《借力:借助他人成功的方法与技巧》教你借的勇气;如果你的“借力”不够顺利,本书启发你审视“借法”是否得当;如果你在“借力”中遇到挫折,本书提醒你是否违背了借的规则。<br>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展开
精彩书评
  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br>    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他们敢借,能借、会借,善借。<br>    “借”出了一片新天地!<br>    ——作者题记
展开
精彩书摘
  成功路上的绊脚石<br>    笔者曾就关于成功的问题做过座谈、问卷、聊天等方式的调查。调查过的有1。00多人。在这些人当中,年龄从18-60岁不等,其中,35岁以下的人占60%,36-45岁的人占26%,46-55岁的占10%,56-60岁的人占4%;知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0%,高中以上的占20%,初中以上的占8%,小学及以下的占2%;性别上,男性占78%,女性占22%;地域结构上,来自大城市的占40%,来自中等城市的占35%,来自小城市和农村的占25%;职业上,管理者占28%,白领占35%,一般打工者占37%。<br>    在“是否渴望自己成功”的问题中,100 9/6的人回答“渴望成功”。<br>    在“自己是否已经取得成功”的问题中,20%的人回答“已经成功”,55%的人回答“不成功”,22%的人回答说“不知道”,还有3 9/6的人对这个问题没有做回答。<br>    在“自己成功的原因”问题中,在20%回答“已经成功”的人当中,有30 9/6的人的回答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37%的人的回答是“靠运气获得成功”,33%的人回答是“借助他人的帮助获得成功”。<br>    在回答“自己没有成功的原因”问题时,在55%的认为自己“不成功”的人当中,50 9/6的人回答“自己的运气不好”,21%的人回答“没有钱”,15%的人回答“没有什么知识或技能”,8 9/5的人回答“出身低微”,3%的人回答“没有努力”,3%的人没有回答。<br>    在“愿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获得成功”问题中,94.7%的人回答“愿意接受”,还有3.2%的人回答“要看情况而定”,2.1%的人回答“不清楚或不知道”。<br>    在“你认为影响自己成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问题中,答案有三四十种之多,其中“运气不好”、“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技能”、“没有靠山”、“创业太难”、“风险太大”、“小人使坏”、“实力不够”等九种答案占到了78%。<br>    在“十天之内你能否借到100万”的问题中,在回答自己“已经成功”的20 9/6人,有85 9/5的人回答“能够借到”,10%的人回答“借不到”,5 9/6的人回答模棱两可;在回答“不成功”、“不知道”和没有回答是否成功的人中,有11%的人回答“能够借到”,89%的人回答“借不到”。<br>    在“现有100万可以借给你,条件是一年后必须还200万,你借不借”问题中,23 9/6的人回答“借”,60 9/6回答“不借”,15%的人回答“要仔细考虑后再决定”,2 9/6的人没有回答。<br>    在“如果一件事情连续失败七八次,你是否继续放弃”问题中,28 9/5的人回答“不会放弃”,65 9/6的人回答“放弃”,7%的人回答“看情况而定”。在回答“不会放弃”的人中,回答自己“已经成功”的人占到86%,其他的人只有14 9/6。<br>    从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中,笔者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人人渴望成功,绝大多数的人愿意得到他人的帮助,但在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上,已经成功的人与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有所不同,成功的人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心态,愿借、乐借、敢借、善借;还没有成功的人表现出来的是被动心态,主要是困难太大,无法克服,脸皮太薄,不好意思,能力有限,心有余力不足,多次努力,都是失败。这种被动心态,笔者认为就是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br>    这一调查结果,与笔者小时候听说的“老财主选继承人”故事的结论不谋而合。<br>    从前有个大财主,一生经商积下了殷实的家业,年已花甲的他,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七个儿子不是分了家业各立门;户,而是在他的基础上把家业做得更大、更强。<br>    为了选好未来的接班人,老财主煞费苦心地想出了一个办法,要七个儿子同去一个离家2 600公里的地方催收10 000两银子的货款.<br>    老财主把七个儿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你们兄弟七个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到达那里,否则欠款人会走掉而要不回来那笔货款。谁把货款要回来了,我就把家业交给谁去经营。去那里的路费至少需要60两银子,但我只给你们每人10银子,回来的路费可以用要回的货款。到那里需要二十七八天的时间,希望你们马上上路。”<br>    兄弟七人个个都想得到家业经营权,从父亲那里回来后,就各自分头准备去了。然而,一个月过去了,除老大外,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都没有出发。<br>    老财主把儿子一个个叫来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听完六个儿子的回答,老财主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没有去,从表面上来看,每个人的理由都很充分,实际上,在他们心中有一块成功的绊脚石。他认为必须向儿子们指出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并把它做大、做强。老财主说:“一个月前,我跟你们说过,谁去把那10000两银子的货款催收回来,谁将继承家业的经营权。让我高兴的是,大家对这个经营权非常重视,都非常想得到,为此都做了很多的努力,而且老大已经付诸了行动。<br>  ……
展开
目录
开篇的话:你“借”了没有?<br>第1章 “借”出一片新天地<br>资源短缺不是你的错<br>拥有资源与使用资源<br>“借力”可以帮助创业<br>“借力”可以创造好运<br>“借力”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br><br>第2章 踢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br>成功路上的绊脚石<br>乐观看待问题:困难是一个可以撬动的“地球”<br>正确看待自尊:情面的值钱与不值钱<br>改变思维模式:试了才知道<br>正确看待自尊:情面的值钱与不值钱<br>改变思维模式:试了才知道<br>积极付诸行动:积哇步至千里<br>坚持就是胜利:1604次失败后的成功<br>强化“借力”意识:用上所有的力<br><br>第3章 世间万物事皆可借来用<br>从观音菩萨的三个箍儿说起<br>“借力”:借的是什么力?<br>世间万物事皆可“借”为我用<br><br>第4章 “借力”的游戏规则<br>“借力”的含义及其特性<br>“借力”的本质<br>“借力”应遵循的六项原则<br><br>第5章 常用的八种“借力”方式(一)<br>明借与暗借<br>强借与弱借<br><br>第6章 常用的八种“借力”方式(二)<br>直借与曲借<br>正借与反借<br><br>第7章 能从“借”获益的借前十向(一)<br>一问:为什么要借?<br>二问:借什么?<br>三问:什么地方可以借?<br>四问:向谁去借?<br>五问:什么时间去借?<br><br>第8章 能从“借”获益的借前十问(二)<br>六问:以什么方式去借?<br>七问:借多少?<br>八问:借多长时间?<br>九问:谁能够去借?<br>十问:真的有必要借吗?<br><br>第9章 能从“借”获取量大利益的秘诀<br>巧用一个借,胜用百万兵<br>巧借与巧用,概念要清晰<br>心胸有多宽,利益有多大<br><br>第10章 难从“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一)<br>第一种:恃才傲物的借<br>第二种:仗势欺人的借<br>第三种:乘人之危的借<br>第四种:颐指气使的借<br>第五种:利欲熏心的借<br><br>第11章 难以“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二)<br>第六种:损人利己的借<br>第七种:自私自利的借<br>第八种:违法犯罪的借<br>第九种:釜底抽薪的借<br>第十种:欺上瞒下的借<br><br>第12章 难以“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三)<br>第十一种:不自量力的借<br>第十二种:不合时宜的借<br>第十三种:目的不明的借<br>第十四种:动机不纯的借<br>第十五种:违背规律的借<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