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载道说”与“真理观”
功利主义①作为价值观念的一种形态,它包含认知、实用、政治、道德、宗教等多种维度。中西方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出了不同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并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审美价值观念。
尽管在民间可能存在着完全相异的价值观念,但中国士人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代表中国士人的功利主义传统的主要是儒家和法家的观点。儒法、道释、风骚构成了中国文化互相补充的三条文化主线,而儒法两家的思想则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思想。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儒法两家的“政治——伦理”本位倾向。先秦时期的中国士人似乎都在寻求一种经世济民的治世良方,即使是主张“无为”的老子他所欲提供的也是一种“君子南面术”,这一点在儒法两家的思想中更为明显。儒法两家着眼于治世的思想使得他们的思想表现出了一种“政治——伦理”本位的倾向,相应地,在审美价值观上,也存在着以“政治——伦理”来论美的倾向。
与中国的“政治——伦理”本位倾向相对照,西方的功利主义审美价值观则表现出了某种认知、实用、政治、伦理、宗教等多重价值并重的倾向。西方在古代希腊时期,就发展出了“身心全面训练”(paideia)的“人本主义”概念,在近代以后,更有卡尔?马克思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一说,应该说,西方在其相对多元的文化基础上,往往注意事物功能属性之相分,也相对地有着多元价值并重的化身。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