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慈母家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695870
  • 作      者:
    成晓军主编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展开
内容介绍
    父母是儿女人生第一位老师,而做母亲的由于在抚育儿女方面具有独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们往往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最深。慈母的恩德,儿女终身难以忘怀。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慈母的言传身教,其事例是不少见的。
    《慈母家训》选编了中国历史上70多位名人的母亲或女性的家训文章(包括事例和直接家训言语)方面的内容,作为《慈母家训》的主要部分。这些文字反映了历代妇女的若干传统美德,尤其是近现代革命女性留下的家训文字,反映了新女性的觉醒,具有积极意义,读来更是感人。同时,也把几位皇后“内训”和“家训”之类的文字收录进去,加以编译评析,供读者评判。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孙贾母家训
    【训主简介】
    王孙贾本是春秋卫国的大夫,曾仕于齐。在齐期间,适值楚人淖齿在齐为相并发动叛乱,齐滑王出走,王孙贾同齐王失去联系,找不到齐王的去向,因而受到母亲的责难,并严厉敦促他讨贼立功。王孙贾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于是“入市中,呼市人,诛淖齿而归”。
    王母深明大义,她的这篇责难儿子的训诫,是一篇很好的文字,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今特加以整理介绍,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理应讨贼立功
    【原文】
    汝朝出而晚来[1],则吾倚门而望[2];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间而望[3]。汝今事王[4],壬出走,汝不知其处[5],汝尚何归?……
    ——节录自《战国策·齐六》
    【注释】
    [1]汝:你。
    [2]倚门而望:言盼望子女归来的殷切心情。
    [3]倚间而望:意同上。间:里巷的大门。
    [4]事王:侍奉君王。
    [5]处:去向。
    【译文】
    你早晨出去晚上回来,我这个做母亲的则倚门而望;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这个做母亲的则倚闾而望。你今侍奉齐王,齐王出走,你却不知道齐王的去向,你还回来干什么?……
    【评析】
    在此篇中,王母一面向儿子表述做母亲的盼望儿女归来的殷切心情,一面又教子对君王尽忠,激励儿子讨贼立功。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对君王尽忠比对双亲尽孝更重要。这个道理引申至现实而言,为人处世应当有责任心;家人、家事重要,但更应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负责。
    田稷母家训
    【训主简介】
    田稷,战国时期齐国人,相宣王,有政绩。田稷之母既贤且义,不仅在田稷少时多循循善诱,而且在田稷做了大官以后仍然屡屡“干预”田稷的举动。正因为田母的“善诱”和“干预”,才使得田稷成了齐国的贤相。
    “不义之财,非吾财也”[1]
    【原文】
    吾闻士修身洁己[2],不为苟得[3]。竭情尽实[4],不为诈行[5]。非义之念,不萌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故言行若一,而情貌相副同。今君设官以待子[7],厚禄以养子,而子若是,去忠远矣。不义之财,非吾财也。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节录自《女学》卷四第三十章
    【注释】
    [1]“不义之财,非吾财也”:战国时,齐相田稷受下吏之金一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交给了母亲。母亲问:此金何来?田稷以实告。母亲深感问题严重,对儿子进行了批评教育,指出:  “不义之财,非吾财也。”田稷羞愧而出,还其金。齐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
    [2]修身:修养身心。洁己:犹言自正其身。
    [3]苟得:苟且求得;不当得而得。
    [4]竭情尽实:内心正大光明,坦荡无欺。
    [5]诈行:欺骗行为。
    [6]副:相称;符合。
    [7]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通称。作“你”解。
    【译文】
    我听说读书士子修养身心、自正其身,不做苟且求得之事。内心正大光明,坦荡无欺,不搞欺骗之事。不义的念头,不萌发于心;不符合礼义的财利,不进自己的家。所以言行一致,情貌完全相符合。如今君王设官定职待你,给予丰厚俸禄供养你,而你如果是这样做(指受下吏之金一百镒),距离尽忠就远了。用不合乎道德的方法得到的财物,不是我的财物;不知忠君的子弟,不是我的儿子。
    【评析】
    在此篇中,田母抓住儿子田稷受下吏之金一百镒这件事,一方面严肃地批评儿子的行为不符合“非义之念,不萌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的古训原则;另一方面,又心平气和地同儿子讲清了要当好官,就必须做到义和忠相结合的道理。从而叫儿子羞愧难当,不仅还其金,而且主动向君王请罪,以后大事小事处处叫母亲放心,最终成了齐国的贤相。现今一些贪官之所以置党纪国法不顾,除了自身原因外,其妻子儿女甚至老母不仅不予规劝,反而参与其中,如收受贿金,或暗中索取钱财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修身齐家仍有必要作为当官者的日常功课加以重视。
    孟母家训
    【训主简介】
    孟母,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轲的母亲仉氏。孟母教子,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是“三迁”。相传孟轲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利于孟轲学习,孟母便三次迁居,使儿子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断织”。相传孟轲少时废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于是引刀断其机织进行引导。孟轲因此勤奋自学,师事子思,遂成大儒。在封建社会中,孟母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荒废学业犹如割断机织
    【原文】
    子之废学[1],若吾断斯织也[2]。夫君子学以立名[3],问则广智[4],是以居则安宁[5],动则远害[6]。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7],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节录自《女学》卷三第九十四章
    【注释】
    [1]子:你。
    [2]斯:此;这。
    [3]君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立名:树立名声,获得功名地位。
    [4]问则广智:勤问就能增长智慧。
    [5]居则安宁:隐居则求得安定宁静。
    [6]动则远害:出仕做官则求得远避祸害。
    [7]厮役:干粗杂活的奴隶。后来泛指为人驱使的奴隶。
    【译文】
    你中途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个机织一样呀。大凡君子求学是为了树立名声,获得功名和地位,勤问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和智慧,于是他们隐居就想求得安定宁静,出仕做官就想求得避开祸患。现在你中途放弃学业,这样免不了要做一个受人驱使的奴隶,而无法远离祸害了。
    【评析】
    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其居,为了让儿子明白废学的危害而用刀断机织。孟轲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成了大儒,而孟母教子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典范。
展开
目录
前言
敬姜家训
子发母家训
王孙贾母家训
田稷母家训
孟母家训
王陵母家训
严延年母家训
鲍昱祖母桓氏家训
张汤母家训
马皇后家训
邓皇后家训
范滂母家训
赵苞母家训
程文矩妻家训
太史慈母家训
羊琇母家训
吴夫人家训
皇甫谧母家训
房母崔氏家训
虞潭母家训
陶侃母家训
孝懿萧皇后家训
钟士雄母家训
郑善果母家训
李士业母家训
唐长孙皇后家训
崔玄■母卢氏家训
李母郑氏家训
陈母冯氏家训
欧阳修母郑氏家训
苏轼母程氏家训
巩母杨氏家训
温母陆氏家训
嵇璜母杨氏家训
洪亮吉母蒋氏家训
田雯母张氏家训
汪辉祖母王氏徐氏家训
刘晖吉母曾氏家训
胡仕良母吴氏家训
刘承干母邱氏家训
李鸿章母李氏家训
郭松林母罗氏家训
张恪垓母邹氏家训
彭玉麟母王氏家训
余尧衢母许氏家训
王先谦母鲍氏家训
杨鸿度母陈氏家训
黎培敬母宋氏家训
谭嗣同母徐氏家训
曾广钧母郭筠家训
曾广汉母刘鉴这训
王为广母朱氏家训
刘揆一母张氏家训
谭延闿母李氏家训
向警予家训
赵云霄家训
潘琰家训
赵一曼家训
江竹筠家训
徐皇后《内训》
尹会一《女鉴录》
班昭《女诫》
蔡邕《女训》
宋若昭《女论语》
史搢臣《愿体集》
唐翼修《人生必读书》
陆圻景撰《新妇谱》
陈确撰《新妇谱补》
查琪撰《新妇谱补》
章学诚撰《妇学》
吕得胜《女小儿语》
秋瑾《致徐小淑绝命词》
曾纪芬《廉俭救国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