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贾母家训
【训主简介】
王孙贾本是春秋卫国的大夫,曾仕于齐。在齐期间,适值楚人淖齿在齐为相并发动叛乱,齐滑王出走,王孙贾同齐王失去联系,找不到齐王的去向,因而受到母亲的责难,并严厉敦促他讨贼立功。王孙贾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于是“入市中,呼市人,诛淖齿而归”。
王母深明大义,她的这篇责难儿子的训诫,是一篇很好的文字,言简意赅,发人深省。今特加以整理介绍,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理应讨贼立功
【原文】
汝朝出而晚来[1],则吾倚门而望[2];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间而望[3]。汝今事王[4],壬出走,汝不知其处[5],汝尚何归?……
——节录自《战国策·齐六》
【注释】
[1]汝:你。
[2]倚门而望:言盼望子女归来的殷切心情。
[3]倚间而望:意同上。间:里巷的大门。
[4]事王:侍奉君王。
[5]处:去向。
【译文】
你早晨出去晚上回来,我这个做母亲的则倚门而望;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这个做母亲的则倚闾而望。你今侍奉齐王,齐王出走,你却不知道齐王的去向,你还回来干什么?……
【评析】
在此篇中,王母一面向儿子表述做母亲的盼望儿女归来的殷切心情,一面又教子对君王尽忠,激励儿子讨贼立功。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对君王尽忠比对双亲尽孝更重要。这个道理引申至现实而言,为人处世应当有责任心;家人、家事重要,但更应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负责。
田稷母家训
【训主简介】
田稷,战国时期齐国人,相宣王,有政绩。田稷之母既贤且义,不仅在田稷少时多循循善诱,而且在田稷做了大官以后仍然屡屡“干预”田稷的举动。正因为田母的“善诱”和“干预”,才使得田稷成了齐国的贤相。
“不义之财,非吾财也”[1]
【原文】
吾闻士修身洁己[2],不为苟得[3]。竭情尽实[4],不为诈行[5]。非义之念,不萌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故言行若一,而情貌相副同。今君设官以待子[7],厚禄以养子,而子若是,去忠远矣。不义之财,非吾财也。不忠之子,非吾子也。
——节录自《女学》卷四第三十章
【注释】
[1]“不义之财,非吾财也”:战国时,齐相田稷受下吏之金一百镒(古代重量单位,一说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交给了母亲。母亲问:此金何来?田稷以实告。母亲深感问题严重,对儿子进行了批评教育,指出: “不义之财,非吾财也。”田稷羞愧而出,还其金。齐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
[2]修身:修养身心。洁己:犹言自正其身。
[3]苟得:苟且求得;不当得而得。
[4]竭情尽实:内心正大光明,坦荡无欺。
[5]诈行:欺骗行为。
[6]副:相称;符合。
[7]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通称。作“你”解。
【译文】
我听说读书士子修养身心、自正其身,不做苟且求得之事。内心正大光明,坦荡无欺,不搞欺骗之事。不义的念头,不萌发于心;不符合礼义的财利,不进自己的家。所以言行一致,情貌完全相符合。如今君王设官定职待你,给予丰厚俸禄供养你,而你如果是这样做(指受下吏之金一百镒),距离尽忠就远了。用不合乎道德的方法得到的财物,不是我的财物;不知忠君的子弟,不是我的儿子。
【评析】
在此篇中,田母抓住儿子田稷受下吏之金一百镒这件事,一方面严肃地批评儿子的行为不符合“非义之念,不萌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的古训原则;另一方面,又心平气和地同儿子讲清了要当好官,就必须做到义和忠相结合的道理。从而叫儿子羞愧难当,不仅还其金,而且主动向君王请罪,以后大事小事处处叫母亲放心,最终成了齐国的贤相。现今一些贪官之所以置党纪国法不顾,除了自身原因外,其妻子儿女甚至老母不仅不予规劝,反而参与其中,如收受贿金,或暗中索取钱财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修身齐家仍有必要作为当官者的日常功课加以重视。
孟母家训
【训主简介】
孟母,战国时期大思想家孟轲的母亲仉氏。孟母教子,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是“三迁”。相传孟轲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利于孟轲学习,孟母便三次迁居,使儿子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断织”。相传孟轲少时废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于是引刀断其机织进行引导。孟轲因此勤奋自学,师事子思,遂成大儒。在封建社会中,孟母被推崇为贤母的典范。
荒废学业犹如割断机织
【原文】
子之废学[1],若吾断斯织也[2]。夫君子学以立名[3],问则广智[4],是以居则安宁[5],动则远害[6]。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7],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节录自《女学》卷三第九十四章
【注释】
[1]子:你。
[2]斯:此;这。
[3]君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立名:树立名声,获得功名地位。
[4]问则广智:勤问就能增长智慧。
[5]居则安宁:隐居则求得安定宁静。
[6]动则远害:出仕做官则求得远避祸害。
[7]厮役:干粗杂活的奴隶。后来泛指为人驱使的奴隶。
【译文】
你中途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个机织一样呀。大凡君子求学是为了树立名声,获得功名和地位,勤问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和智慧,于是他们隐居就想求得安定宁静,出仕做官就想求得避开祸患。现在你中途放弃学业,这样免不了要做一个受人驱使的奴隶,而无法远离祸害了。
【评析】
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其居,为了让儿子明白废学的危害而用刀断机织。孟轲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成了大儒,而孟母教子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典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