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当代儒学观点看韩国儒学的重要论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58939
  • 作      者:
    杨祖汉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杨祖汉,原籍广东新会,一九五二年出生香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及香港新亚研究所哲学组(硕士)毕业。曾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著有:《中庸义理蔬解》(韩译本名为《中庸哲学》)、《儒学与康德的道德哲学》、《儒家的心学传统》、《当代儒学思辨录》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当代儒学观点看韩国儒学的重要论争》正文的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参加台湾大学的“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东亚近世儒学中的经典诠释传统之研究”之子计划:“近世中韩儒者关于孟子心性论的辩论与诠释——比较哲学的探讨”的四年研究成果。《从当代儒学观点看韩国儒学的重要论争》集中处理朝鲜儒学的三大论争,即“无极太极之辩”、“四端七情之辩”及“湖洛论争”。无极太极之辩之重要性及影响力虽不如其他二者,但此论辩显示韩儒对朱子思想特性之把握,是十分恰当的。此一论争探讨儒学的本体及工夫两方面的问题,又涉及了儒佛之辨、朱陆之争。李晦斋所强调的道只是人事之理,须下学人事,方能上达天理,充分表现了儒家的形上学是“实践的形上学”的意义。四、七之辩是最重要的论争,李退溪极力主张四端是理之发,又认为理有至神之用,所谓“理到说”,此与当代牟宗三先生认为朱子所说的理是只存有而不活动,是朱子理论所以是“儒门别子”之重要原因,实可相参。退溪之说是将孟子原义与朱子思想糅合而成,因此其理论有不能一致处。但由退溪之学,可以突显出朱子之言理为一不活动的、静态的存有,是很重要的问题,亦由是可见朱子与孟子是属于不同的义理形态者。而退溪由四端之为“纯善”之情,推论此情必是由理而发,这正好是给出了证成“心即理”说的论证。因如果四端之心之为纯善是人人都有的实践上之体会,则由此而肯定此心即理,便是不能反对的;若反对之,便是反对人有恻隐之心。若于此肯定心为纯善,理当下可发,则便可肯定一逆觉本心,当下让本心呈现之工夫,此便是内圣之学之关键的、本质的工夫。这是由四端七情之辩所显示出来的一重要的涵义。此义在《从当代儒学观点看韩国儒学的重要论争》第三章有所讨论。而在第一章李晦斋与曹汉辅之论辩中,对此亦有探讨。又若理可发,则任何人都可当下截断感性欲望的限制,而自发自决地为善,这便是康德所说的意志的自由。退溪于四、七之辩中,强调四端由中而出,非由外感,亦显示了此一意义。由此可见退溪之论容或有因糅合孟子与朱子而产生的不一致处,但亦因为此一争辩,而突显了儒学及道德哲学上的重大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李晦斋、曹汉辅“无极太极”的论辩
    一、引言
    韩国朝鲜朝时期(1392—1910),是儒学非常兴盛的时代,五百年间,名儒辈出。此期间有几次关于儒学理论之大辩论,很能表现韩儒之思想深度,亦很值得治中国宋明儒学者参考。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李彦迪(号晦斋,1491-1553)和曹汉辅(号忘机堂,生卒年不详)有关“无极太极”问题之论辩。这是此时期第一次儒学之重要辩论。此虽不及后来之“四、七之辩”及“湖洛论争”在朝鲜儒学史上影响之大及牵涉人物之多,但此一论辩显示韩儒对朱子学有很深入的掌握与发挥,对儒、佛思想的不同处,亦有恰当的理解,十分难得。
    此论辩之缘起是孙叔暾(号忘斋)与曹汉辅讨论周濂溪《太极图说》首句“无极而太极”的意义,李晦斋看到孙、曹二人的论辩之文,于是写成《书忘斋忘机堂无极太极说后》,对曹汉辅之说有所批评,曹看到此文后,作出了回应,李晦斋便回信讨论。二人于是书信往复数次,而有晦斋答忘机堂的四封书信。可惜曹忘机原信失传,他的见解,只可于晦斋信中约略看到。又曹忘机与孙忘斋论辩之有关书信亦失佚。
    李、曹二人之论辩,主要扣紧儒学的本体及工夫两方面之问题,由于二人对此两方面问题之看法,经过往复辩论而有补充与发展,故本文顺着晦斋书信之顺序来讨论其中主要之内容义理。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李晦斋、曹汉辅“无极太极”的论辩
一、引言
二、《书后》对忘机堂之评论
三、《答忘机堂第一书》
四、《答忘机堂第二书》
五、《答忘机堂第三书》
六、《答忘机堂第四书》
七、晦斋对朱子学的理解及其现代意义

第二章 李退溪与奇高峰“四端七情”之论辩
一、问题的缘起
二、退溪、高峰“四、七论”第一次之往复
三、“四、七论”第二次之往复
四、胡云峰及权阳村之有关说法
五、第三次往复:退溪《论四端七情第二书》之见解
六、奇高峰对退溪《第二书》的答复
七、第四次往复:退溪的《第三书》及高峰的《后说》、《总论》
八、结语

第三章 四端七情之辩与成德之教
一、“四、七之辩”
二、理之活动性与体证本体
三、理到说之意义及有关之论辩
四、成德之教的本质的工夫

第四章 曹南冥对四七之辩的批评及论下学而上达
一、引言
二、南冥与退溪的往复书
三、南冥之说的现代意义
四、顾亭林与曹南冥对“下学上达”的理解
五、朱子论“下学而上达”
六、结论

第五章 李栗谷、成牛溪“四端七情与人心道心”的论辩
一、前言
二、牛溪论四端七情与人心道心
三、栗谷对牛溪《第一书》之答复
四、牛溪之《第二书》
五、栗谷对牛溪《第二书》之答复
六、牛、栗《第三书》之往复及栗谷“理有善恶”说之哲学意义
七、牛、栗《第四书》之往复
八、牛、栗《第五书》之往复
九、牛、栗《第六书》之往复
十、栗谷对朱子哲学的理解
十一、结语

第六章 李栗谷与罗整庵思想之比较
一、引言
二、栗谷对整庵之评论及整庵的“人心道心”说
三、整庵理气论之涵义
四、栗谷与整庵思想之比较
五、结语

第七章 尹明斋的性理学及怀尼之争的工夫论涵义
一、致知与格物,物格与知至之关系
二、论人心道心
三、怀尼之争的工夫论涵义
四、结语

第八章 韩儒“人性物性异同论”及其哲学意义
一、韩南塘的人性物性相异论
二、李柬的人性、物性俱同论
三、对人性物性异同论的反省及略论其现代意义

第九章 从当代儒学的观点看韩儒“心体善恶”之论争
一、引言
二、韩南塘的心体有善恶论
三、李巍岩的“心体纯善论”
四、心与气质之辨及朱子论心之可能涵义
五、结语

附录一 李栗谷的诚意论
一、栗谷对心性情意的分析
二、对“情意二歧”之论的批评
三、栗谷的诚意论
四、结语

附录二 退溪与朱子持敬工夫论之涵义
一、退溪主敬与栗谷主诚之分别
二、退溪论敬之要义
三、敬的来源问题
四、结语

附录三 奇高峰“反身而求”的知理方法之涵义
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二、反身而求的知理方法
三、因其所发而遂明之
四、结语

附录四 成牛溪的哲学思想
一、尹宣举、成牛溪与李栗谷
二、至善与中的分别
三、颜子与圣人的差异
四、理气与人心、道心
五、结语
参考书目
名词及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