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向世界的陆象山心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1770
  • 作      者:
    张立文,(日)福田殖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陆九渊(1139一ll93)是12世纪中国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思想趋于成熟时期,曾任知荆门军,在湖北荆门留下了他的思想和实践足迹。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上,陆九渊是一位颇具思想特色的具有平民意识和独立不苟的思想家,据有独特的地位。作为上承先秦儒学的宋代理学家,在传统的看法中,他和朱熹的学说,分别代表了儒学的两个发展方向,在哲学领域中恰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
    自宋末以来,人们把陆九渊的思想体系称为“心学”。宋度宗咸淳年问(1265—1274)著名学者黄震就说过:“近世喜言心学”,指的就是陆九渊学派。明王守仁说:“圣人之学,心学也……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所谓“心学”,就是以“心”为中心范畴或最高范畴的哲学思想体系。明朝的王守仁(阳明)对陆九渊的“心学”予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极有影响的“陆王心学”学派,蔚为明清以来的主流哲学思潮,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界。后“五四”时期,陆九渊的学术思想对熊十力、马一浮、郭沫若、蒙文通等仍保持着特殊的吸引力,由此足见陆九渊在中国思想史上所据有的独特地位。他的道德文章及其在荆门的建树,都是值得我们“古为今用”的优秀文化遗产。
展开
精彩书摘
    陆九渊的人学伦理学
    哲学是时代精神之华。哲学家却扮演着两重角色:既是时代精神之子,又是时代精神之父。前者就其哲学是时代产物而言,后者就其哲学对后世影响而言。
    南宋时代,国势积弱,外患不断,然学术清明,学风鼎盛。“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这是朱熹在鹅湖之会后对陆氏兄弟(陆九龄、陆九渊)表明学术思维路向和心志的和诗。此后朱陆异同之辩,历元、明、清数代,成为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上“数百年未了底大公案”①,可见影响之久远。朱、陆两人,朱子学(朱学)、陆子学(陆学)两家,可谓时之“双璧”,代之“双星”。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时代使命的担当者。
    陆九渊的伦理学是以“人当先理会所以为人”,“学为人”、“尽人道”为其出发点,所以称陆氏伦理学为人学伦理学。陆九渊人学伦理学认为,义利公私根于心,亦是性的内涵的一种形式,人通过心性的涵养、剥落、存心、养心,进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境界,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道德自由。陆九渊人学伦理学对化解和治疗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弊病仍有着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展开
目录
前言
陆九渊的人学伦理学
陆九渊心学的特质
——生命哲学和庶民性意向
论象山与东莱思想之异同
《陆九渊知军著作研究》序
陆象山与幕末思想家池田草庵
陆象山对贝原益轩的影响
陆九渊与南宋士风
宋学与董仲舒
关于胡寅的《读史管见》
象山文化简论
陆象山对道德主体性的重构
教育:从陆九渊到巴哈伊信仰的理论和实践
陆九渊思想探源
论孙奇逢对陆九渊学术思想的思考和发展
象山“先立乎其大”的哲学个性及其理论建构
象山学术精神探微
象山视域中的佛教及其检讨
象山哲学的诗化境界
理心之间
——关于吕大临思想的定位问题
略论陆九渊《易》说
陆学与禅学之辨
郭店楚简心性学与陆九渊心性学比较研究
民被其泽道行于时
——陆九渊在湖北
郭店楚墓竹简与陆九渊心学
心理道天置吏为民
——心学下的公人批判
陆学是全世界共同享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陆象山是抚州人民的骄傲,同时又是荆门
人民的荣光
纪念象山先生,弘扬象山文化
关于陆九渊的思想特色及其当代意义
《象山吟》序
陆学小议
陆象山的恒常价值
走近象山
陆九渊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
陆九渊法制思想探微
象山景区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
陆九渊知荆门军时期著作评述
陆氏宗族伦理思想探微
从道德修养论陆九渊的伦理主体意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