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探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1381
  • 作      者:
    姚曼波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站在人类哲学的高度,从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突显庄子学说的特色,及其对人类发展的深远竟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姚曼波,古代文学教授。浙江诸暨人。苏州高级中学68届毕业生。务农九年。七七年考取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得到众多名师教诲。并师从诸祖耿先生学习先秦学术多年。1986-1989年在职进修硕士课程,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华东六省一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暑期硕士课程学习班”,师从齐森华、万云峻、马兴荣、高建中等教授学习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课程,获得结业证书。1997年做南京大学访问学者,  师从周勋初先生。从事古代:艾学教学和研究二十余年。大学期间即于国家级刊物发表楚辞研究论文,先后于《中国史研究》、《周易研究》、(《文献》、《社会科学战线》、《学术月刊》、《江海学刊》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春秋》考论》(30万字,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引起学界关注并获好评,另有编著数种。
展开
内容介绍
    《庄子探奥》是全面、系统研究庄子的学术著作,广泛深入地探索了庄子学说产生的历史渊源、哲学特质(精神本体论)、理论体系、理论范畴、历史影响等等。作者站在人类哲学的高度,从东西方哲学的比较中突显庄子学说的特色,及其对人类发展的深远意义。作者视野开阔,方法科学,视角独特,操作规范,既广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西方现代哲学和科学的理论,同时又独辟蹊径,提出富有原创性的独到见解,新人耳目。
展开
精彩书摘
    四、庄子对孔子学说的破囿补缺
    孔子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现实民生,其道德伦理、人生哲学,皆由此而发。孔子前半生罕言性与天道,子贡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矣”(《论语?公冶长》);孔子亦讳言生死和鬼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日:‘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这些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理论视野的广度和思辨深度。庄子的学说,则直接针对孔子学说的缺陷,破其所囿,补其所缺。
    首先,庄子对孑L子学说的基本范畴”道德“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孔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的道德,是以仁义为依据和基础的政治伦理和道德素养,他又具体化为道德操守:“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孔子的“道”落实到现实中就是“忠恕”的行为操守。孔子的道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经验主义色彩。庄子则以老子的自然天道观为武器,将孔子的道德论提升到形上的高度,日:“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神而不可不为者,天也。故圣人观于天而不助,成于德而不累,出于道而不谋,会于仁而不恃,薄于义而不积,节于礼而不讳。”(《在宥》)给孔子的伦理性的仁义道德,注入自然本体论的内涵。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把这一大段话都删掉了,以此为非庄子之语,笔者不以为然。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庄子》学说产生的背景与渊源
第一节 《庄子》的文化地域特色反映其作者为楚人
第二节 庄子学说产生的历史土壤
第三节 庄子学说独特的理论建构与孔子思想理论的关系
第四节 庄子哲学对道家各派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节 庄子的语言哲学与名家的关系

第二章 庄子学说的本质是精神本体论
第一节 庄子哲学的核心宗旨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节 庄子学说中“精神”的本体性内涵及其渊源
第三节 庄子对精神在生命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潜能的揭示
第四节 反映精神本体论特征的理论范畴
第五节 体现精神本体论特征的独特表现形式

第三章 庄子内七篇的核心宗旨及其精神本体论的构建
第一节 以“正”神(“乘天地之正”)为旨的“逍遥”论(《逍遥游》)
第二节 以“和”神(“和之以天倪”)为旨的认识论(《齐物论》)
第三节 以“主”神为旨的养生论(《养生主》)
第四节 以“和”神为旨的处世论(《人间世》)
第五节 以“尚”神为旨的道德论(《德充符》)
第六节 以精神超越为旨的体道论(《大宗师》)
第七节 以“治”神为旨的政治论(《应帝王》)

第四章 庄子精神本体论的精髓——开发人类的精神潜能
第一节 内“圣”外“王”“皆原于一”
第二节 “心斋”——揭开万物奥秘的玄思
第三节 “朝彻”——人类精神自我革新之道
第四节 “见独”——人类精神本体的自我实现与创造

第五章 庄子学说对人类哲学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 庄子哲学命题的深刻与广博
第二节 庄子对人类哲学研究的独特性
第三节 庄子哲学对人类未来的永恒意义

第六章 庄子的精神本体论与中国文学艺术
第一节 由哲学到艺术的醇化
第二节 庄子与中国文学艺术人格的形成
第三节 庄子与苏东坡的艺术灵境
第四节 庄子与桐城派“尚神论”的散文创作
第五节 从“蝴蝶梦”到《红楼梦》——庄子与曹雪芹的惊世之作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