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静先生,安徽泾县人,1913年2月出生于上海一个中层知识分子家庭。其父怀琛先生和伯父朴安先生都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进步文学团体一一南社的成员,并且都参加了同盟会革命报纸的编辑工作。怀琛先生与柳亚子先生交谊甚笃,辛亥以后,世事沧桑,然亚子先生终不能忘情于这位“非常忠实的(南社)社员,”怀琛先生谢世以后,亚子先生在一篇怀旧文章中还深沉地回忆道:“我和他订交将近三十年,来往间不为翕翕然”,“交情始终是一致的”。怀琛先生精国学,工诗文,代表作有《胡怀琛诗歌丛稿》、《秋山文存》、《中国文学史概要)、《诸子集解补正》等。怀琛先生的旧诗为亚子先生所深赏,评之为“味在酸咸外,功能新旧中”。朴安先生精于文字、训诂及校勘之学,著述甚富,更是学界盛名的国家大师。道静先生有这样的家学渊源,更加上自幼好学,勤奋自砺,故成功绝非偶然。道静先生父亲的治学方法有一特点,就是凡读书必作抄录,早年手抄许多书册,虽于1913年癸丑之役遭袁系军阀郑汝的强盗部队焚掠时尽丧,但以后又抄积了不少。所以道静先生自幼秉承“手抄一遍,胜读十遍”的庭训,在广泛学习先秦两汉典籍的同时,也养成了手抄群书的学习方法。其时,怀琛先生正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道静先生不仅从父亲于馆中所借的涵芬楼藏书中抄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古书,而且还常常从师长处借得未见之书,不舍昼夜。写副存储。道静先生在回忆这段求学经历时说:“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若借阅不能久,乃手写一本自备的乐趣,我在二十岁前就亲自体会到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