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维护其统治的人才,结果却培养出了反对清王朝的一支中坚革命力量,他们组织爱国团体,创办报刊杂志,鼓吹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宣传革命主张,进行反帝爱国活动。这说明“西用”客观上要求以“西体”与之相适应。<br> 三、中国文化的危机<br> 中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在近代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之前,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中国民族,从出世以来,轰轰烈烈,从未遇见敌手。”①然而,自16世纪起,伴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中国文化在自然科学等方面渐渐地落后了。<br> 首先,中国的教育制度落后于西方。中国的文化教育制度长期采用科举取士制度。与西方近代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制度愈显得陈腐落后。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因袭传统的方式,以科举为主干,辅之以学校。与科举相应的各级各类学校,京师设有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另有宗学等贵族子弟学校及八旗子弟学校。地方儒学分府学、州学、县学。此外,各地还有国家设立的大小书院,未入学的儿童一般在私馆(私塾或村塾)就读,富贵之家则可聘请塾师在家教授子弟。有些地方为贫苦子弟设有义学或社学。然而,这些名目各异的学校只是科举制度的附庸,学制和教育内容完全服务于科举考试。而科举被时人认为是“天下最无补最无用”②之学。八股文的禁锢使人们思想日趋褊狭、闭塞、僵化。科举制培养出来的人是“一无所志,一无所知,惟利禄之是慕,惟帖括之是学”③。在“重理义,轻艺事”的传统观念之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因而,这种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封建统治的忠实卫士,而较少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