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老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7065215
  • 作      者:
    李程著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近代老学研究》中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一,近代老学更加注重儒、释、道三教文化的会通,从而使自己成为由多种传统文化因子会合而成的更先进、更具生命力的文化;其二,在整个考据学相对衰落的情况下,近代老学对《老子》的考证却有所加强;其三,近代老学将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放在了首位,更加注重老学的经世致用;其四,近代老学开始融通西学而使自己具有近代文化的性质。
展开
内容介绍
    《近代老学研究》所指的老学是历代学者对《老子》进行诠释和发挥而形成的一门学问。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近代作为一个特殊的时期,在社会转型、思潮不断、文化急剧变革的情况下,其老学发展到了一个十分繁荣的阶段,出现了大量的老学著作,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主要从道论、政治思想、修身养生三个层面对近代中国老学展开较全面的研究,及注意到传统老学在近代社会的新发展,又注意揭示近代老学由于融汇吸收西学而开始具有近代文化的性质。该书不仅丰富了中国老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维护其统治的人才,结果却培养出了反对清王朝的一支中坚革命力量,他们组织爱国团体,创办报刊杂志,鼓吹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宣传革命主张,进行反帝爱国活动。这说明“西用”客观上要求以“西体”与之相适应。<br>    三、中国文化的危机<br>    中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在近代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之前,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中国民族,从出世以来,轰轰烈烈,从未遇见敌手。”①然而,自16世纪起,伴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中国文化在自然科学等方面渐渐地落后了。<br>    首先,中国的教育制度落后于西方。中国的文化教育制度长期采用科举取士制度。与西方近代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制度愈显得陈腐落后。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因袭传统的方式,以科举为主干,辅之以学校。与科举相应的各级各类学校,京师设有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另有宗学等贵族子弟学校及八旗子弟学校。地方儒学分府学、州学、县学。此外,各地还有国家设立的大小书院,未入学的儿童一般在私馆(私塾或村塾)就读,富贵之家则可聘请塾师在家教授子弟。有些地方为贫苦子弟设有义学或社学。然而,这些名目各异的学校只是科举制度的附庸,学制和教育内容完全服务于科举考试。而科举被时人认为是“天下最无补最无用”②之学。八股文的禁锢使人们思想日趋褊狭、闭塞、僵化。科举制培养出来的人是“一无所志,一无所知,惟利禄之是慕,惟帖括之是学”③。在“重理义,轻艺事”的传统观念之下,读书人从来不以技艺为正业。因而,这种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封建统治的忠实卫士,而较少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
展开
目录
绪论<br>第一章    近代老学的思想学术背景<br>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入侵与中华民族的危机<br>第二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的危机<br>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近代新学的兴起<br>第四节  近代诸子学的兴盛与老学的繁荣<br><br>第二章    近代老学的发展及其特点<br>第一节  近代老学的主要著作及研究者<br>第二节  三教思想在老学中进一步会通<br>第三节  近代老学的基本特点<br><br>第三章    近代老学的道论<br>第一节  近代老学道论概述<br>第二节  魏源《老子本义》之?#36947;?<br>第三节  刘鼐和《新解老》之道<br>第四节  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之道<br>第五节  近代老学?#36947;?#35770;的特点<br><br>第四章    近代老学的修身养生思想<br>第一节  近代老学的修身养生思想概述<br>第二节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中的养生思想<br>第三节  黄裳《道德经讲义》中的修身养生思想<br>第四节  近代老学修身养生的特色<br><br>第五章  近代老学的经世致用思想<br>第一节  经世致用是近代老学的主旋律<br>第二节  魏源《老子本义》的救世思想<br>第三节  滕云山《道德经浅注》中的治世之方<br>第四节  近代老学的救世特色<br><br>第六章  近代老学对《老子》的考证<br>第一节  近代老学中的考据学内容<br>第二节  刘师培《老子校补》中的主要较补方法<br>第三节  陶鸿庆《王弼注勘误》的勘误方法<br>第四节  近代考据老学的义理发挥<br><br>第七章    中西文化会通的新老学<br>第一节  刘鼐和及江希张等人的中西会通思想<br>第二节  刘师培的近代老学思想<br>第三节  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西方思想<br>第四节  关于近代新老学中的几个问题<br><br>第八章  近代老学的历史地位<br>第一节  近代以前老学的地位<br>第二节  近代老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变化<br>第三节  近代老学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地位<br>第四节  近代老学的历史局限性<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