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惠王章句上<br> 1.问:孟子去魏国见惠王,那时孟子已近七十岁了,孟子为什么把这件事放在第一篇第一章?<br> 答:孟子于齐威王三十七年(前320年)从滕国到了魏国,当时已经近七十岁了。第二年惠王病逝,其子襄王即位,因见襄王不像个国君,他又离开魏国回到齐国。《孟子》开篇六章是孟子和惠王、襄王的谈话。<br>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与梁(魏)惠王同时,正是篡夺兼并、战火连年不断的苦难时代。此前,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篡齐,齐、晋称霸尊王的传统价值观已行不通了,列国不再维护大一统,而走向“交征利”的战国时代。当时,不论国家、个人,一切活动都落脚在现实功利的衡量上。所以,整个时代是属于兵家、纵横家与游士、侠客大行其道的时代。孟子立身斯世,对抗时代狂潮,旨在宣传儒家的仁义思想,重建价值观念,试图扭转整个时代的风气。所以,他对梁惠王开宗明义即强调义利之别,把功利实效引向仁义价值,把军国霸道引向仁政王道。这也是为什么要把这一章安排在全书之首的原因所在。<br> 这种以功利作为衡量价值标准的时代风气,在孟子会见梁惠王时就被梁惠王一语道破,他说:“老先生啊!您不远千里而来,会给我们魏国谋得很多利益吧?”梁惠王的想法代表了整个时代的价值观,所以孟子对梁惠王的问话并不感到奇怪,立即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