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二,儒学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57598
  • 作      者:
    李明辉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明辉,原籍台湾屏东,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政治大学哲学系学士,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其后获得“德国学术交流服务处”(DAAD)奖学金,赴德国波恩大学进修,于一九八六年获得该校哲学博士。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目前为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一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合聘教授、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合聘教授。
    著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本)、《儒家在现代中国》(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译作有:《康德导读》(H.M.Baumgartner)、《通灵者之梦》(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康德)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儒学篇》以“宗教”和“人文主义”这两个在现代汉语中几乎完全成为西文中译的观念为参照来考察儒家传统,意在提示儒家传统中与“人文主义”和“宗教”两头相通但又并并非单向相同的特征。全书各章所涉及的历史跨度涵盖儒家传统的主要阶段,由先秦以至当代,而尤以宋明儒学为多。各章处理相关问题时在不同程度上援引四方哲学、宗教哲学以及宗教学甚至神学的有关论说,或以为对比分析的参照,或以为诠释的助缘。有些章节则直进行中西比较,或以思想人物为例,或从普遍的理论问题入手。然如“丸之走盘”,虽纵横上下而不离其宗。各章所论,均围绕儒家传统的宗教性和人文性,其要皆以发明相关问题的特点与蕴涵为务。
展开
精彩书摘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
    黄俊杰
    一、引言
    儒家思想传统到底能否被视为一种“宗教”?这是二十世纪中外学术界关于儒学的重大争议性课题之一。二十世纪中国知识界所理解的儒家思想是理性的、入文主义的、缺乏宗教内涵的思想传统,举例言之,民国八年(1919)二月,胡适(1891—1962)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此书的第四篇就以孔子为“实行的政治家”。一九六九年一月,徐复观(1902—1982)在他的《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第二章讨论周初人文精神的跃动,第三章论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春秋时代)之出现,并讨论宗教的人文化;第四章也是从宗教意识向道德意识的转化,论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这是五四以降中国人在崇拜“民主”与“科学”,追求理陛的时代思想氛围之下,所建构的孔子与儒学的现代形象。这种孔子及儒学的形象,以其将“宗教”与“人文”峻别为二,终不免启人疑窦。
    另一方面,儒学的宗教面向却也常常受到中外学者的注意,举例言之,远在一九一五年韦伯(Max Weber,1864—1921)出版《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时,他是在“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脉络下,探讨儒学作为宗教之诸般问题(如缺乏“圣”与“凡”之紧张性……)。日本汉学前辈池田末利(1910-)在一九八一年出版《中国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茂思想》时,就全面分析中国古代思想的宗教性格,讨论古代中国人崇拜之对象、祭祀之场所及礼仪等各方面问题。池田末利也讨论与儒学传统有深刻关系的春秋时代理性主义,以及“天道”与“天命”等概念,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是一个无神论的文化,认为儒家思想传统具有很强的宗教意识,“天道”或“天命”的概念从早期的主宰的人格意义的天,转化为原理性的、哲学性的存在。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人文主义”释义
二 “宗教”解说
三 人文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儒家传统
四 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
一 引言
二 “我”、“物”与“备”解
三 “反身而诚”与“强怒而行”释
四 结语

第二章  “万物一体”的宗教性人文主议——以《西铭》为中心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民胞物与:自我、他人与自然
三 乾父坤母:自我与天地
四 宗教性人文主义:儒家人文主义的物质
五 结语

第三章  身心修炼——朱子经典诠释的宗教学意涵
一 引言
二 经典诠释的重要性
三 作为身心修炼的经典诠释
四 朱子经典诠释中关于身心修炼的话语
五 朱子读书法与基督教圣言诵读的比较
六 结语

第四章  王畿的良知信仰论与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一个比较宗教教学的视野
一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二 王畿良知信仰的物质
三 晚明儒学的宗教化:方向、形态与形式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关切——以阳明学者为例
一 死亡:阳明学者的焦点意识之一
二 为何关注死亡与如何解脱生死:阳明学者的回应
三 儒释生死解脱之道差异的根源

第六章  多元宗教参与中的儒家认同——以王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为例
一 引言
二 王龙溪的三教观
三 王龙溪的自我认同
四 结语

第七章  儒家“理一分珠”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阳明学者的三教观为例
一 引言
二 王阳明的三教观
三 王龙溪的三教观
四 焦弱侯的三教观
五 “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第八章  德福一致
第九章  儒学与基督教的人生极致之辨
第十章  儒家传统的身心修炼及其治疗意义
第十一章  宗教对话——儒学第三期开展的核心课题
第十二章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第十三章  儒学宗教性的世界意义——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21世纪的儒学
附录  略说“儒学与宗教”研究的目标与视野
后记
征引与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