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西文物趣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0656969
  • 作      者:
    殷登国著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使用筷子?牙签在多早以前就被人们发明了?还有牙刷呢?眼镜呢?剪刀呢?蚊帐呢?痰盂呢?锁匙呢?扑满呢?…… 
    殷登国编著的《东西文物趣谈》从稗官野史、笔记小说旁征博引,以轻松有趣的笔调介绍二十余种日常生活器物的发明演进史,让您在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就增长许多见识,成为更有深度、有内涵的人。
展开
内容介绍
    《东西文物趣谈》是由殷登国先生编著的。
    中国号称“五千年文明故国”,又号称“上下一万年”。悠久的文化让我们感到荣耀的同时,常常又感觉有些虚无缥缈。除了历史教科书上千巴巴的人名和年代,我们又知道多少?和我们今天奔波忙碌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民俗文化正是中华传统的重要体现。通过作者在《东西文物趣谈》中描绘的一幅幅古代中国人生活的场景,我们发现今天和昨天并不遥远,传统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在我们的血液和骨子里。
    作者殷登国先生,祖籍江苏扬州,1950年生于台北,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现旅居加拿大,著有历史、文学、笔记小说、民俗掌故等数十种,多能以生动活泼的文风和渊博的知识,赢得读者的喜爱。我社曾出版过殷登国先生的《人之大欲》、《中国的花神与节气》、《吃经》等。现将作者有关民俗的著作6种同时推出以飨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牙签
    小小的牙签可能是人类所设计出来的最简单的“工具”之一,在人类学家的想象中,人类的老祖宗打猎累了一天之后,坐在火堆旁,一面咀嚼着炙烤的长毛象,一面用削得尖尖的小木棍剔牙,有时候他们闲坐着,思索在他们所住洞穴的墙上涂些什么时,也会无所事事地剔牙。人类学家虽然没有发现远古时期的牙签,但是他们分析古人类牙齿上的凹槽,一致认为那是经常使用牙签的结果。目前所知最早有凹槽的牙齿,见于衣索匹亚欧默(Omo)地方出土的一百八十万年以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尤常见于二十万年至四万年前的尼安德塔人及同时期其他欧亚古人类的牙齿上。
    人类学家曾考虑过,这些牙齿上的凹槽会不会是蛀牙、粗粝的食物或是用牙齿撕扯东西以制造器物的结果,但这些假设最后都被一一推翻,他们发现,史前人类牙齿上的凹槽和有历史记载以及现代的美国印第安人及澳洲土著由牙签造成的牙齿磨损非常类似,使牙签起源之说获得进一步的佐证。
    牙签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牙签在中国始于何时却很难回答,虽然还没有像研究男女私通始于何时那么的难,至少在我也是说不上来,只能回答这总是古已有之的吧!因为牙缝里塞了菜屑肉末不舒服,总会想找个尖细的东西把它剔出来,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发明牙签应当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男女私通亦当作如是观。
    不过要是以文献记载作依据,牙签的历史还是可以考证一番。
    牙签大约是三国本年时始见载于文献,当时称为“剔齿纤(歼)”。清人乔松年在《萝蘑亭札记》上考证说:“陆云(字士龙)与兄机(字平原)书记曹公器物有剔齿纤,此即今所用剔齿之牙签。”
    在陆云所著《陆士龙集》中的《与兄平原书第一通》云:“疏(梳)枇(篦)剔齿纤纵皆在。”又《第四通》云:“取其剔齿歼一个,今以送兄。”从陆云写给陆机的信来看,大概三国时的曹操是文献记载中最早使用牙签的人。
    唐宋之人还称牙签为“剔齿签”,如南宋末年的赵孟频有诗“食肉先寻剔齿签”;但是到了元明之世,则又习于称牙签为“剔牙杖”,如明人汤显祖《牡丹亭》第四出《腐叹》中的一首《洞仙歌》说:“(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了后头。(合)砚水嗽净口,去承官饭馊,剔牙杖敢黄韭臭。”说不第的老儒生活贫苦,吃馊饭酸菜,剔牙杖也只能剔出臭菜屑而已。
    又如明人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四回里说:“(应)伯爵被湖州何蛮子的兄弟何二蛮子——号叫何两峰,请在四条巷内何金蝉儿家吃酒……伯爵吃的脸红红的,帽檐上插着剔牙杖儿……”
    牙籤或牙簽则是清朝以后的称法,清朝中叶时,有个小买卖是托着一盘牙签在餐馆里穿梭巡视,看到客人吃完饭,立刻把牙签奉上,以博取客人赏赐的小费。清嘉庆年间江苏苏州人张子秋著有《续都门竹枝词》,描述北京之风土民俗,其中有一首说:
    水烟禁了换桃烟,
    毕竟都门生意宽;
    更有一桩好买卖,
    惯来酒肆送牙签。
    另外在清咸丰年间安徽歙县人何耳的《燕台竹枝词》里,也有一首《柳木牙签》,说的是同一件事情。
    取材陡畔削纤纤,
    一束将来市肆筵,
    好待酒阑宾未散,
    和盘托与众人拈。
    正因为干这一行的只要折取柳枝就可削成牙签,可说不费一个本钱,所以是桩好买卖。
    牙签的制材不一,最名贵的大概要数虎须签了,如清人慵讷居士《咫闻录》中有一则“虎拆家”云:“虎……其须可作牙签……”据说虎须签还可治疗齿疾。但是毕竟制材难得,也就无由推广。
    虎须签之外,第二名贵的大概要数象牙签,“牙签”云云:就是因为它是以象牙制成而得名。明朝世宗时的权臣严嵩罢职后,有司抄严嵩的家,搜出古董字画金银珍宝无数,当中包括了“象牙签八十五根”,可见象牙签也是权贵才能使用之物;如今全球禁止象牙买卖,象牙签当然就更珍贵了。
    一般大众使用的牙签,大多是竹子或杨柳木削成的。清人王之春《椒生随笔》上说:“道光间,苏州山塘有老夫妇,削柳木为剔牙签,以此致小康。”至今日本俗语犹称牙签为“小杨枝”,可谓其来有自。
    用杨柳枝削成的牙签剔牙还算是考究的,一般下层社会的人随便拔根草茎或席篾子照样可以剔牙。清人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九回里说:“……一时大家吃完了饭,两个丫环用长茶盘儿送上漱口水来。张老摆了摆手说:‘不要。’因叫这女孩子‘你倒是揭起炕毡子来,把那席篾儿给我撅一根来罢!’柳条儿(丫环)一时摸不着头脑。(安)公子说:‘拿牙签儿来!’柳条儿才连忙拿过两张双折儿手纸,上面托着根柳木牙签儿。张老剔了会子牙……”
    民初小品文大师梁实秋在《雅舍小品续集》里有一篇《牙签说》:“人自称年长日‘马齿徒增’,其实人不如马,人到了年纪便要齿牙摇落,至少也是齿牙之间发生罅隙,有如一把烂牌,不是一三五,就是二四六,中间尽是嵌张!这时节便需要牙签,有象牙质的、有银质的;有尖的、有扁的,还有带弯钩的,都中看不中用。普通的是竹质的,质坚而锐,易折,易伤牙龈。我个人经验中所使用过的牙签最理想的莫过于从前北平致美斋路西雅座所预备的那种牙签。北平饭馆的规矩,饭后照例有一碟槟榔豆蔻外带牙签,这是由堂倌预备的,与柜上无涉。致美斋的牙签是特制的,其特点第一是长,约有自来水笔那样长,拿在手中可以摆出搦毛笔管的姿势,在口腔里到处探钻无远弗届,第二是质韧,是真正最好的杨柳枝做的,拐弯抹角的地方都可以照顾得到,有刚柔相济之妙。现在台湾也有一种白柳木的牙签,但嫌其不够长,头上不够尖……”
    梁实秋在文末还说:“有些事是人人都作的,但不可当着人的面前公然作之。例如牙签的使用,其然不雅,咧着血盆大口,拧眉皱眼,擿之,抠之,攒之、抉之,使旁观的人不快。纵然手搭凉棚放在嘴边,仍是欲盖弥彰,减少不了多少丑态。至于已经剔牙竣事而仍然叼着一根牙签昂然迈步于大庭广众之间者,我们只能佩服他的天真。”梁实秋万万没有想到,之前港星周润发在荧幕上居然大模大样地叼着一根牙签,其潇洒之状,还真不知迷死多少少男少女呢!
    附记:近来又从国外流入一种塑胶制的牙线,这种玩意儿的好处是线细,可以把齿缝间的菜屑肉屑彻底清除又不伤牙龈、不会把牙缝掏大,但是在国内并不十分流行,至少饭馆等公共场合里还没有免费提供。这也难怪,牙签有上百万年的悠久历史,哪这么容易一下子就被淘汰?牙线的优点虽多,想取代牙签还有得等呢!
展开
目录
自序
牙签
牙刷
筷子
梳与篦
耳挖子
搔杖
剪刀
眼镜
木屐
锁与钥匙
扑满
痰盂
名穴

雨衣
蚊帐
被子
屏风
算盘
拐杖
宝剑史话
十八般武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