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58896
  • 作      者:
    路成文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以唐宋牡丹审美文化与文学为个案》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由于唐宋笔记小说中尚有大量牡丹资料尚未为研讨牡丹文化者所整理和充分利用,故以附录形式予以辑录。
展开
作者简介
    路成文,湖北仙桃人。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7年晋升教授,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李清照辛弃疾研究会会员。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主持国家社科、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荣获武汉市和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各1次。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词与词学、咏物文学、文体学、中外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文学丛书·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以唐宋牡丹审美文化与文学为个案》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由于唐宋笔记小说中尚有大量牡丹资料尚未为研讨牡丹文化者所整理和充分利用,故以附录形式予以辑录。
展开
精彩书摘
    《河南邵氏闻见前录》(即《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四则)
    1.仁宗朝,王安石为知制诰。一日,赏花钓鱼宴,内侍各以金碟盛钓饵药置几上,安石食之尽。明日,帝谓宰辅日:“王安石,诈人也,使误食钓饵一粒,则止矣,食之尽,不情也。”帝不乐之。后安石自著《日录》,厌薄祖宗,于仁宗尤甚。每谓汉武帝,其心薄仁宗也。故一时大臣富弼、韩琦、文彦博皆为其诋毁云。(按,以中华书局整理版《邵氏闻见录》相校,颇有异文。)(第135页)
    2.洛城之南,东午桥距长夏门五里,蔡君谟为记。盖自唐已来,为游观之地。裴晋公绿野庄,今为文定张公别墅;白乐天白莲庄,今为少师任公别墅。池台故基犹在。二庄虽隔城,高槐古柳,高下相连接。午桥西南二十里分洛堰司洛水,正南十八里龙门堰引伊水,以大石为杠,互受二水。洛水一支,自后载门入城,分诸园复合一渠。由天门街北天津引龙一桥之南,东至罗门。伊水一支正北入城,又一支东南入城,皆北行,分诸园复合一渠。由长夏门以东以北至罗门,皆入于漕河,所以洛中公卿庶士园宅多有水竹花木之胜。元丰初,开清汴,禁伊洛水入城,诸园为废,花木皆枯死。故都形势遂减。四年,文潞公留守,以漕河故道淹塞,复引伊洛水人城。入漕河,至偃师与伊洛汇,以通漕运,隶白波辇运司,诏可之。自是由洛舟行河至京师,公私便之,洛城园圃复盛。公作亭河上,榜日漕河新亭。元祐间,公还政归第,以几杖樽俎临是亭,士女从公游洛焉。(第337~339页)
    3.张唐英者,天觉丞相兄也。丞相少受学于唐英。唐英有史才,尝作《宋名臣传》、《蜀梼杌》,行于代。熙宁元年春,以前御史服除还京朝,过洛,府尹同僚属出赏花,皆不见,唐英题诗传舍云:“先帝昭陵土未干,又闻永厚葬衣冠。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东风看牡丹。”尹闻之,遽遣书为礼,却而不受。盖仁宗山陵初成,英宗厌代,赖唐英还朝,不得归台,不然,河南尹者不免矣。(第504页)
    4.洛中风俗尚名教,虽公卿家不敢事形势,人随贪富自乐,于货利不急也。岁正月梅已开,二月桃李杂花盛,三月牡丹开。
    ……
展开
目录
总序(栾栋)
前言

第一章 唐代牡丹玩赏风习述评
第一节 唐前牡丹:著于本草,依名芍药
第二节 初盛唐牡丹:花中新贵,脱颖而出
第三节 中晚唐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 动京城

第二章 两宋牡丹玩赏风习述评
第一节 北宋牡丹玩赏活动之地理分布
第二节 万花会、贡花、赏花钓鱼宴
第三节 北宋牡丹玩赏活动的学术化
第四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五节 南宋牡丹玩赏风习概述

第三章 唐宋牡丹文学
第一节 唐宋牡丹赋考述
第二节 唐宋牡丹诗词的历史文化内涵

第四章 附论及杂考
第一节 《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作者考辨
第二节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第三节 抹不去的亡国悲音--略论南宋牡丹词
第四节 唐宋牡丹绘画
第五节 唐宋牡丹乐舞

附录 唐宋笔记小说牡丹研究资料辑录
附录一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牡丹研究资料
附录二 《笔记小说大观》牡丹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